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长安.正月》
《忆长安.正月》全文
唐 / 谢良辅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长安正月时,和风喜气相随

献寿庭万国,烧灯青玉五枝。

终南往往残雪,渭水处处流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雪(cán xuě)的意思:指残余的雪,比喻事物的残余或遗留。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灯青(d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灯光明亮而柔和。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流澌(liú sī)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青玉(qīng yù)的意思:指宝石中的翡翠,也用来比喻品质优良的人或物。

烧灯(shāo dēng)的意思:形容夜间不休息,继续学习或工作。

水处(shuǐ chǔ)的意思:指水流经过的地方,比喻在某个领域内有特殊经验和造诣的人。

庭万(tíng wàn)的意思:指家庭人口众多,家中热闹繁忙。

彤庭(tóng tíng)的意思:指红色的庭院,形容富丽堂皇、华美豪华。

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喜气(xǐ qì)的意思:形容喜庆气氛浓厚,充满喜悦和幸福的样子。

献寿(xiàn shòu)的意思:献上长寿的祝福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正月(zhēng yuè)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的开始。

注释
长安:古都长安,这里指唐朝的首都。
正月:农历新年第一个月,春节前后。
和风:温暖的春风。
彤庭:红色的宫殿,代指皇宫。
万国:各国使节,泛指四方来客。
烧灯:元宵节习俗,点灯笼庆祝。
青玉五枝:装饰华丽的青玉制成的五枝灯。
终南:秦岭山脉的一段,位于长安附近。
残雪:冬季末残留的积雪。
渭水:流经长安的河流。
流澌:流动的冰块,形容河水结冰后又开始融化。
翻译
回忆起长安,正月的时节,和煦的风带着喜悦的气息。
在红墙宫殿中举行庆祝活动,各国使者前来祝贺,点燃的青玉五枝灯照亮了夜晚。
终南山仍有残雪未消,渭河的水面上泛着冰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安春日的繁华景象,通过对比和对偶手法,营造出一个温馨、喜悦的氛围。"正月时,和风喜气相随"表达了初春时节,天气和煦宜人的心情。"献寿彤庭万国,烧灯青玉五枝"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或许是皇帝的生辰庆祝,彰显出长安作为都城的繁华与权力中心。

然而,在这欢乐景象中,也不乏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摹。"终南往往残雪"透露出初春时节山间尚存的冬日余雪,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而"渭水处处流澌"则展示了长安郊外河流潺潺的景色,水声在平缓中显得格外温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春日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以及对那一时段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它也展示了唐代诗人在写景状物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深刻情感。

作者介绍

谢良辅
朝代:唐

谢良辅(707-780),字水木,河南省南阳人,唐朝诗人,为越州诗坛盟主,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进士第,任中书省掌制诰的中书舍人,为皇帝近臣,唐德宗时担任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刺史,谢良辅的诗虽然流传并不多,但是能看出他的诗非常简洁、隽永,读后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