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虫》
《秋虫》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也有凄清意,不知鸣向谁。

秋声并入,宵枕听还疑。

感物成吾老,卑栖宁尔为。

相思处所,泥壁破柴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卑栖(bēi qī)的意思:指低微的地位或卑贱的身份。

并入(bìng rù)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关的事物合并在一起,共同成为一个整体。

柴篱(zhài lí)的意思:指草木堆积起来的篱笆,比喻贫困或简陋的居住环境。

处所(chù suǒ)的意思:指人们居住、工作、活动的地方。

感物(gǎn wù)的意思:指人的感觉对外界事物产生共鸣或有所触动。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凄清(qī qīng)的意思:形容寂寞冷清,凄凉无人。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鉴赏

这首《秋虫》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对秋夜中虫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凄清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也有凄清意,不知鸣向谁”,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哀伤的意境。秋虫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但又无人倾听,这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跃然纸上。接下来,“秋声愁并入,宵枕听还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秋夜的声响与愁绪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是外界的声音还是内心的思绪。夜晚枕着聆听,却疑心那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深处的某种呼唤或自我的回响。

“感物成吾老,卑栖宁尔为”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低微的生活也难以改变,仿佛一切都成了命运的安排。“相思何处所,泥壁破柴篱”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破旧的柴篱,心中满是无处寄托的相思之情。这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更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困境中难以实现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秋虫的鸣叫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又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忧郁和对未来的迷茫。成鹫以细腻的笔触,将秋虫的鸣叫声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这首诗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又有深刻的人文关怀,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酬闰师见赠

绝唱知难继,因兹久滞淹。

隔年酬不得,终日诵无厌。

㬠曝偏防蠹,收藏别著签。

偶吟聊报谢,迟拙莫相嫌。

(0)

谢潘阆寄惠白鸡

远惠鸡同雪,应图警卧云。

如君鸣有信,似我素无文。

映树迷蟾彩,临流杂鹭群。

朝昏何所恨,不共隔篱闻。

(0)

喜怀古上人见访

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

漏声过半夜,月色近中秋。

雅道玄须到,权门险莫游。

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

(0)

闻周孟下第

乙巳暮春天,端居忽怆然。

一名伤圣祖,三榜作遗贤。

我自空弹指,君谁可比肩。

何由销此恨,独坐落花前。

(0)

送唐肃察院赴阙兼呈府尹孙大谏

东郊祖帐惨西风,愁听阳关曲调终。

赤子泣皆牵绣袂,白驴鸣亦恋花骢。

触邪暂立龙墀下,儤直将归凤阁中。

大尹相逢凭仗说,官高不敢寄诗筒。

(0)

送孙状元监丞赴阙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