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胡德辉乞予钞书之副六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汪藻所作的《次韵胡德辉乞予钞书之副六首》中的第三首。汪藻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表达了对于书籍与知识的深刻见解。
首句“欲钻故纸出何缘”,汪藻以“钻故纸”比喻深入研究古籍,探讨历史与学问。然而,“出何缘”则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人们可能陷入某种困境或迷惘,难以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接着,“大似儿啼业作钱”一句,汪藻运用比喻手法,将儿童的啼哭比作为了追求功利而进行的劳作,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上对知识和学问的功利化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我已捐书觅三昧”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对书籍的单纯依赖,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领悟和智慧。这里的“三昧”原指佛教术语,意为正定、正念,引申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汪藻通过这一表述,表达了自己对知识追求的更高层次理解,即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最后,“怪君旧著野狐涎”一句,汪藻以戏谑的口吻批评了那些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和真正智慧的人。这里的“野狐涎”比喻空洞无物、毫无价值的知识或观点,讽刺了那些只是机械地学习和传播知识,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汪藻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语言,探讨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功利化的陷阱,追求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