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山(bā shān)的意思:指巴蜀山区,也泛指险峻的山岳地带。
奔流(bēn liú)的意思:指水流迅猛地向前流动,形容水势湍急,也可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人们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登坛(dēng tán)的意思:指升迁到高位或高级职位。
扼险(è xiǎn)的意思:紧紧抓住危险的要害部分,使其无法发展或扩大。
汉水(hàn shuǐ)的意思:指汉江,也泛指河流。
饥黎(jī lí)的意思:指人民生活贫困、饥饿的状况。
论功(lùn gōng)的意思:根据功劳或成就来评价或分配待遇。
士论(shì lùn)的意思:士论指的是士人之间的辩论或争论。
投戈(tóu gē)的意思:指放下武器,投降或改变立场。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征鞍(zhēng ān)的意思:指召集士兵上战场,也指征召人员参军。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转饷(zhuǎn xiǎng)的意思:转移财物或金钱以逃避责任或问题。
壮士(zhuàng shì)的意思:指勇敢、坚强、有胆识的人。
巴山夜雨(bā shān yè yǔ)的意思:指遭受不幸、困难或挫折,形容身处逆境或陷入困境。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学孝的《闻川楚捷音喜而有作(其二)》描绘了诗人听到川楚地区胜利的消息后激动的心情。首句“汉水奔流急,巴山夜雨寒”,以汉水的湍急和巴山夜晚的冷雨,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战斗背景,也暗示了胜利来之不易。
“投戈思扼险,拔剑喜登坛”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放下武器,思考如何稳固战果,以及拔剑庆祝胜利的场景,展现了他作为壮士的豪情和责任感。
“壮士论功易,饥黎转饷难”则转向现实,指出尽管个人建功立业相对容易,但为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筹集粮草却是艰难的任务,体现了诗人的深沉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
最后,“中原消息近,莫便卸征鞍”表达了诗人对于前线战事的密切关注,提醒自己在胜利曙光初现之际,仍需保持警惕,不能轻易放松,表达了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饱满,既有个人的豪情壮志,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