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孤锡至,又向白蘋留。
《和惠老自上方来住广福寺》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惠 老 自 上 方 来 住 广 福 寺 宋 /袁 说 友 岁 晚 逢 三 友 ,身 閒 爱 一 丘 。喜 闻 孤 锡 至 ,又 向 白 苹 留 。失 笑 拈 花 手 ,无 人 野 渡 舟 。个 中 须 具 眼 ,著 语 待 公 酬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具眼(jù yǎn)的意思:形容人有眼力,能够辨别事物的好坏、真伪等。
拈花(niān huā)的意思:指轻轻地摘取花朵,比喻对美好事物只停留在外表,没有深入了解或把握。
人野(rén yě)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放荡、狂野、不受拘束。
三友(sān yǒu)的意思:指的是忠诚的朋友、互相帮助的伙伴,指以友情为基础的三个好朋友。
失笑(shī xiào)的意思:失去笑容,无法控制自己的笑声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野渡(yě dù)的意思:指在野外的河流或湖泊上渡河。
一丘(yī qiū)的意思:指数量很少、质量很低的东西。
- 翻译
- 年末时分遇见三位好友,我身处闲暇更爱山丘。
欢喜听到独行僧人到来,又在白蘋洲上停留逗留。
不禁微笑想起拈花的手势,野外渡口却无舟可求。
这其中需要慧眼识破,期待你的佳句回应。
- 注释
- 岁晚:年末。
逢:遇见。
三友:三位好友。
身閒:身处闲暇。
爱:喜爱。
一丘:一个山丘。
孤锡:独行僧人(锡杖是僧人的标志)。
白蘋:白蘋洲,可能指有白色蘋草的水边之地。
留:停留。
失笑:微笑中带有些许意外或自嘲。
拈花:佛教中的一种手势,表示领悟或禅意。
无人:没有其他人。
野渡:野外的渡口。
个中:其中。
须:必须。
具眼:有慧眼。
著语:写下诗句。
公酬:回应你(公,敬称对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和惠老自上方来住广福寺》。诗中,诗人表达了在年终岁晚之际,遇到三位好友,自己在闲暇时更偏爱自然的山丘。他欣喜地迎接惠老从寺庙上下来居住在广福寺,还特意提及了白蘋(可能指白色水草或一种植物),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诗人笑言自己在无人欣赏的情境下,独自泛舟野渡,显得有些寂寥。他强调这种境界需要有独特见解的人才能理解,并期待对方能有所回应。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袁说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