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咏 琴 唐 /刘 允 济 昔 在 龙 门 侧 ,谁 想 凤 鸣 时 。雕 琢 今 为 器 ,宫 商 不 自 持 。巴 人 缓 疏 节 ,楚 客 弄 繁 丝 。欲 作 高 张 引 ,翻 成 下 调 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人(bā rén)的意思:指心胸狭窄,小心眼的人。
楚客(chǔ kè)的意思:指在他乡的客人,也可指在异地独自奋斗的人。
雕琢(diāo zhuó)的意思: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琢磨,使事物变得更加完美。
凤鸣(fèng míng)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得到发现和赞扬。
高张(gāo zhāng)的意思:形容紧张、充满压力和焦虑。
宫商(gōng shāng)的意思:宫商是指音乐中的两个音调,也泛指音乐。
龙门(lóng mén)的意思:指高门槛、高难度的考试或选拔机会,也可指突破重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
疏节(shū jié)的意思:指人情世故、交际应酬中的疏忽处理或轻忽大意。
下调(xià diào)的意思:降低、减少
自持(zì chí)的意思:自己克制,不依赖他人。
- 注释
- 昔:从前。
在:在。
龙门侧:龙门边。
谁想:未曾料到。
凤鸣时:凤凰鸣叫的时候。
雕琢:被雕琢。
今为器:如今成为器具。
宫商:音乐旋律。
不自持:不再由自己控制。
巴人:巴地之人。
缓疏节:节奏缓慢。
楚客:楚地的游子。
弄繁丝:弹奏繁复的乐章。
欲作:本想。
高张引:高亢激昂地引吭高歌。
翻成:结果却变成。
下调悲:低沉悲伤的调子。
- 翻译
- 从前我栖息在龙门边,未曾料到会有凤凰鸣叫的一天。
如今被雕琢成器,音乐旋律却已不再由自己掌控。
巴地之人演奏节奏缓慢,楚地的游子则弹奏繁复的乐章。
本想高亢激昂地引吭高歌,结果却转为低沉悲伤的调子。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琴》,创作于唐代,由刘允济所撰。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古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首句“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在传说中,龙门是仙人修炼之地,而“凤鸣”则象征着和谐与美妙的声音。这里的“昔在龙门侧”,可能暗指古代琴师在龙门旁演奏琴曲的情景,而“谁想凤鸣时”则表达了对过去那些美好声音的怀念。
接着,“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古代工匠精心雕琢乐器的情景。然而,即便是精美绝伦的乐器,如今也已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和声(宫商),无法再次奏出动人的旋律。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时代变迁、艺术沦丧的哀伤。
“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这里,“巴人”指的是生活在巴蜀地区的人,他们可能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而“楚客”则是来自楚地的游子。通过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琴艺术的探索和表达,从而展现了中国古代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最后,“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诗人原本想要创作一曲雄伟激昂的乐章(高张引),但最终却变成了低沉哀伤的声音。这不仅是对琴曲创作过程中的转变,更深层次上,是对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共同作用下的艺术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琴艺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珍惜之情,以及面对无法挽留的美好时光所产生的哀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