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痛(āi tòng)的意思:极度悲伤和悲痛。
兵革(bīng gé)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变革。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徵求(zhēng qiú)的意思:徵求指的是寻求、请求或索求。表示向他人寻求帮助、意见、建议或物品等。
出师(chū shī)的意思:指军队出发或学生离开师傅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疮痍(chuāng yí)的意思:疮痍是指战乱或灾难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和损失。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郡邑(jùn yì)的意思:指郡县城市,泛指地方行政区域。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为患(wéi huàn)的意思:给别人带来麻烦或困扰。
战伐(zhàn fá)的意思:指战争和征伐,泛指军事行动或军事斗争。
哀痛诏(āi tòng zhào)的意思:表示极度悲痛的宣告或表达。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局。诗人通过描述频繁的军事冲突("兵革频为患,朝廷屡出师"),表达了对国家战乱不断的忧虑。秦郡邑未能得到安宁,只能遥望汉军的旌旗,暗示了战事的遥远和百姓生活的困苦。
"使者徵求急,将军战伐迟"一句,揭示了朝廷对物资和人力的急切需求与前线将领行动缓慢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决策与执行之间的脱节。最后两句"似闻哀痛诏,不独问疮痍",诗人暗示皇帝虽然发布了哀痛的诏书,但似乎并未真正关注底层人民因战争带来的深重创伤,表达了对统治者关怀缺失的批评。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社会讽喻诗,以战争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民生疾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