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草徒看绿,丹炉巳罢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邵莫二子一同游览七真诸洞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追思。
首句“驻马翠微中”,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一行在一片苍翠的山林中停驻的场景,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与和谐之中。接着,“山萝漾夕风”一句,通过“漾”字,形象地描绘出傍晚时分,山间的藤蔓随风轻轻摇曳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言探七子躅,因蹑五城宫”两句,表达了诗人一行人探寻古代圣贤足迹,以及探访传说中的五城宫的壮志豪情。这里的“七子”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七真或七仙,而“五城宫”则可能是某种神秘的仙境或道家修炼之地,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神秘世界的向往。
“洞草徒看绿,丹炉巳罢红”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洞穴内外的景象。洞内草木依然青翠,但曾经炼丹的丹炉已不再散发红色的火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与时间、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飙轮不可见,吾欲母禽通”两句,以“飙轮”比喻快速移动的事物,如飞鸟或疾风,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追求心灵的解放和超越。同时,“母禽通”可能是一种隐喻,象征着诗人希望达到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由与超越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堙晓发
日出山雾黄,五月气犹肃。
溟濛十里馀,辕马伤局缩。
岂不惮驰驱,所欣恣余目。
沈沈树隐岑,稍稍黍抽陆。
仰观云中岫,俯视涧底谷。
境深工出奇,地古尚馀朴。
驾言问民风,十稔九无熟。
岩嵌时突烟,委复閟土屋。
行行重嗟咨,明光竟遗覆。
予本登才贤,幽探事陶育。
抚此晋阳区,孱绵愧食肉。
宝丝灯屏歌
鲛人夜织冰蚕丝,不数细滑鹅溪绢。
或云并州快剪刀,剪此一段澄江练。
乃是云南之南万山中,云腴石髓蟠青葱。
酒黄鸦紫祖母绿,复有无价桃花红。
远人不贡车与服,持此射利如射鹄。
遂令长安富豪家,下视隋珠贱和玉。
琐屑璀璨星宿同,水碓火镕俱有功。
短长曲折巧应手,无乃鬼幻神为工。
分经错纬了不乱,各以本色呈绚烂。
霞蒸雾■有无间,遥看一道晴虹贯。
是中白腻若可餐,良工点染开林峦。
似嫌世上缣素弱,颇有劲气生毫端。
制成屏风向灯夕,聊慰风尘远为客。
壮心岂解随物迁,乡书又送经年隔。
酒钱不爱典衣偿,要与明月争辉光,但愿明月长辉光。
《宝丝灯屏歌》【明·陆深】鲛人夜织冰蚕丝,不数细滑鹅溪绢。或云并州快剪刀,剪此一段澄江练。乃是云南之南万山中,云腴石髓蟠青葱。酒黄鸦紫祖母绿,复有无价桃花红。远人不贡车与服,持此射利如射鹄。遂令长安富豪家,下视隋珠贱和玉。琐屑璀璨星宿同,水碓火镕俱有功。短长曲折巧应手,无乃鬼幻神为工。分经错纬了不乱,各以本色呈绚烂。霞蒸雾■有无间,遥看一道晴虹贯。是中白腻若可餐,良工点染开林峦。似嫌世上缣素弱,颇有劲气生毫端。制成屏风向灯夕,聊慰风尘远为客。壮心岂解随物迁,乡书又送经年隔。酒钱不爱典衣偿,要与明月争辉光,但愿明月长辉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0067c6a15c243b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