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疏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辋川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句“行穿翠霭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接着,“绝涧落疏钟”一句,以远处稀疏的钟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与幽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两句,通过行走于乱石间,环绕着碧绿的山峰,展现了诗人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则进一步描绘了森林中的动物生态,麋鹿在暗林中自由生长,虎豹留下的足迹则增添了森林的野性与神秘感。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赋予了自然生命以活力,让读者仿佛能听到丛林间的低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最后,“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或许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通过与自然的对话,释放了内心的思绪,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一曲对隐逸生活的颂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金簿解官归天台五首·其四
自从夫君来,二惠亦骖乘。
天台本多贤,君门独何盛。
大儿十四龄,神气极凝莹。
温然荆山璆,可续虞磬韵。
小儿年十一,磊朗益自俊。
壮气已食牛,风蹄期奋迅。两载辱交从,一朝随归?。
相见复何时,相别涕其陨。
美质不可恃,学问无穷尽。
少小日易逾,德业须自竟。
执手独徊徨,愧无珠玉赠。
归哉各努力,教忠家有训。
景定甲子夏五三日王希夷兄有弄璋之庆是时希夷尚在岁寒堂报至以历推之日在参月在东井火在天西北鲁斋先生曰此卿相之命也越七日希夷煮饼岁寒诸朋友与焉桐阳金履祥吉甫为诗以贺
七日已叨汤饼客,几时亲赏宁馨儿。
有崇佛子于今见,王氏多佳自古奇。
培养庆源惟一善,流传家学有馀师。
异时才气须名世,莫负先生卿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