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林无胜赏,犹欲问原田。
日静寒云里,人衰落叶前。
依禅还旧寺,访俗少新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东郊,偶然来到宝岩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冬林无胜赏”点明季节与环境,冬季的树林虽无繁花似锦,却自有其静谧之美。接着“犹欲问原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探索之心。
“日静寒云里,人衰落叶前。”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太阳低垂,寒云笼罩,人影稀疏,落叶纷飞,画面既静谧又略带萧瑟。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环境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变迁。
“依禅还旧寺,访俗少新烟。”这里既有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有对世俗生活的观察。诗人或许在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少新烟”可能暗示着某种传统或信仰的延续,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形成对比。
最后,“惆怅斜阳里,从今已几年。”诗人站在斜阳之下,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可能包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思索,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自然风光图,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
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
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
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
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
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
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去年入山时,孟夏暑犹薄。
来观云母泉,阴崖坐盘礴。
老禅披荆榛,经营始兴作。
山空斤斧响,丁丁振林壑。
挽仰恰周星,炎赫若凌薄。
昨朝发岳阳,东风怒还恶。
惊涛送轻舟,十里沙头落。
投凉不待晓,肩舆上硗确。
僧徒笑相迎,此意安可却。
高亭荫白茅,群峰峙青廓。
偕行二三子,临泉一杯酌。
呼僮瀹石鼎,煮汤旋和药。
谁令俗士驾,急去能不怍。
历成数句语,聊发后来噱。
汤休访我我重寻,独叩松关绝好音。
满袖尘埃回俗步,一炉香火隔禅林。
偶留刺字情非浅,忽枉诗章思更深。
犹喜谪官无吏役,往来从此伴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