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十玄谈·其二演教》
《颂十玄谈·其二演教》全文
宋 / 释印肃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三世如来共所宣,至今不断少人传。

塞鸿非是惊起,风击芦鸣写碧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天(bì tiān)的意思:指蓝天,晴朗明净的天空。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塞鸿(sāi hóng)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少人(shǎo rén)的意思:指人数稀少,少之又少。

是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人品、品德好。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颂十玄谈(其二)演教》,作者为宋代僧人释印肃。诗中以佛教教义为背景,通过"三世如来共所宣"表达佛法的深远流传,强调其超越时空的普遍性。"至今不断少人传"则揭示了佛法虽深奥但知者稀的现状,暗示了修行与领悟的不易。

后两句"塞鸿非是人惊起,风击芦鸣写碧天"运用象征手法,将佛法比喻为鸿雁,非人力所能轻易惊动,而是自然界的风声和芦苇的鸣响共同描绘出佛法无边的意境。鸿雁飞翔在碧空,风击芦苇的声音仿佛在诉说佛法的深远和宁静,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佛法宏大而深远的教诲。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佛法的深远传承和内在力量,寓含着对修行者的启示和对佛法世界的描绘。

作者介绍
释印肃

释印肃
朝代:宋   号:普庵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你喜欢

长松梢

长松梢,青拂天。岁暮商飙急,寒苦令人怜。

阴崖有朴樕,生在荆棘下。

霜凋荆棘叶,网缀如檐瓦。

春风破冰冻,劲绿不曾赭。

祸福相倚伏,岂不在所招。

宁为朴樕茎,莫作长松梢。

(0)

沈重烟思亲望月图

逝者谁能留,月色独不改。

堂前一遇之,何异亲斯在。

此情恐亦亡,风木不相待。

知君经天泪,夜夜沈碧海。

(0)

风雨过·其一

楼中独夷犹,坐阅千帆过。

向夕风掀天,何人歌楚些?

(0)

雨雪曲

天苍苍,地茫茫,二月三月雪滂滂。

雨我黄竹湿衣裳,天子不在黄竹乡。

天苍苍,地茫茫,武照儿,高冠大履据堂皇,唐家臣子三月以为祥。

(0)

感遇

病发梳频减,愁根日夜深。

世方迷货色,天未厌风尘。

臣分谁忧国,君心本爱民。

岁寒馀劲草,洒血赣江滨。

(0)

送旷伯逵归洪

伯子郡中彦,移居久洪州。

才宜当路知,济胜偕名流。

皎如明月珠,莹若狐白裘。

含章澹中怀,清识雅好脩。

顾瞻桑与梓,赋咏忘淹留。

干戈迫岁晏,远道妻孥忧。

朔风吹征衣,日落江上舟。

愿言桑梓心,江水深悠悠。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