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摇夜翠,当夏亦凄清。
欲到板桥去,坐闻幽涧声。
板桥(bǎn qiáo)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出现断层,比喻事物的连接中断或发展不顺利。
薄明(bó míng)的意思:天快亮的时候,天色微明。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谷风(gǔ f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风,也可以泛指风。
开复(kāi fù)的意思:指事物的兴衰更替,亦指事物的起头和结尾。
凄清(qī qīng)的意思:形容寂寞冷清,凄凉无人。
飒飒(sà sà)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摩擦声等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石壁(shí bì)的意思:指坚固、坚定不移的信念或决心。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山中清幽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群峰摇夜翠”,以动态的“摇”字,生动地展现了夜晚山峰在月光下呈现出的深绿色调,仿佛整个山峦都在夜色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当夏亦凄清”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表达了夏季夜晚特有的凉爽与宁静,不同于白日的燥热,夜晚的清凉与寂静更显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石壁分馀霭,疏林透薄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朦胧之美。石壁上残留的雾气被月光照亮,显得格外神秘;稀疏的树林透过淡淡的晨光,透露出一丝丝生机。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欲到板桥去,坐闻幽涧声”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方,想象着踏上板桥,耳边传来的是幽深山谷中的流水声。这一句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最后,“柴门开复掩,飒飒谷风生”以柴门的开关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谷风声,结束全诗。这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给人以深刻的生命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夜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静美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