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家切,终宵只梦归。
觉来疑乍别,续去可重依。
他时真到日,应诉见还非。
这首《梦归》由明代诗人谢晋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首句“游子思家切”,直接点明了主题——游子对家的深切思念。接着,“终宵只梦归”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在夜晚无法入眠,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这种梦境中的回归,既是对现实无法实现愿望的一种寄托,也反映了游子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与眷恋。
“觉来疑乍别,续去可重依。”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游子从梦中醒来,疑惑自己是否刚刚与家人分别,又担心再次远离后,是否还能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忧虑,体现了游子对家庭关系的珍视以及对未知未来的不确定感。
“童稚争牵袂,妻孥懒下机。”这两句描绘了家人对游子的牵挂与不舍。孩子们争着拉住游子的衣袖,不愿让他离开;妻子则懒于放下织布机,似乎在用行动表达对游子的留恋。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也从侧面反映了游子离家之痛。
最后,“他时真到日,应诉见还非。”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游子想象着有一天真的能回到家乡,但又担心那只是梦想而非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既是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憧憬,也是对现实难以克服的无奈。
整体而言,《梦归》以游子的视角,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深刻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人性中最为柔软与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