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登山兴,先寻荡桨游。
兹宵如有梦,应预到丹邱。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准备前往罗浮山的游历之兴,以舟行于海上的景象开篇,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首句“为有登山兴,先寻荡桨游”表达了诗人对登山的渴望,先行乘船游览,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烟波开积抱,景物况清秋”两句,通过描绘烟波浩渺、秋色清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缓酌醉多适,微吟趣自由”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游历时的悠闲与自在,饮酒小酌,吟诗自乐,不拘形式,随心所欲,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情怀。最后,“兹宵如有梦,应预到丹邱”两句,以梦境结束,预示着诗人不仅在现实中享受着旅途的乐趣,连梦中都充满了对美好之地的向往,暗含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审美情趣。
谁将一段花文木,随文刻成山水。
水出竹林间,人坐竹林里。
竹林深几许,仅对弈、弹琴随喜。
此七贤人,知魏将乱,徉狂避世。
无数管城君,脱颖客、如意参差相倚。
一统摄乾坤,四海同文字。
灵檀七宝几,最笔砚、精良乐事。
邀我写,千首新诗,百幅澄心纸。
太息骚坛,几经消歇,凭谁主持。
算样香人去,吟情未老。流花集在,秀句堪师。
衣惹炉香,才夸宫体,归梦莼鲈肯后时。
因风便,为江东耆旧,频系相思。
曾闻花雨填词,定不愧、当年杜牧之。
问阻风中酒,心情何似。薰香摘艳,怀抱谁知。
莫讶年来,玉颜非昔,禅榻茶烟漾鬓丝。
知何日,共半楼烟雨,相对论诗。
乍脱轻绵,旋飘弱絮,转眼流光如毂。
频岁淮南客里,消他寒燠。
最难忘、前度欢游,不堪听、后庭遗曲。
寻春芊芊,肠断是生绿。
天边无赖明月,又几回流照,玉钩斜足。
酒荡襟怀,不禁乱红频扑。
牵昨梦、画舫冰丝,绕香心、玉妃脂盝。
判携来,十样蛮笺,赋闲情几幅。
淡日帘拢,吹不断、一窗花气。
粉痕低,碧丛晃漾,绿阴摇曳。
半榻图书森映壁,四时风月长侵袂。
羡诗人,惯爱此中眠,添吟思。
芳事尽,余香惠,尘梦倦,翻秋水。
笑枕流漱石,总然非计。
宝篆轻轻琴荐暖,茶烟袅袅风炉沸。
小玲珑,堆向曲阑边,怜空翠。
潦落琴书,孑尔长征,关河无伴。
远游漫拟灵均,别绪纷飞吴苑。
巴邱鼓柁,题诗黄鹤楼头,秋风袅袅吹江汉。
何处九疑云,看遥天帆转。孤馆。
登临应过,向鹦鹉洲边,细腰宫畔。
定有哀砧惊梦,洞箫飘怨。
月明乌鹊,望中隐隐江南,湘兰沉芷添肠断。
红鲤尺书来,忆辞家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