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方喜晴,四更复报雨。
客岁秋被涝,赖此庶少补。
将得设致失,吾民其益苦。
或吾志因满,而民则何咎。
慰多兹小愁,敢谓难宁处。
饼饵(bǐng ěr)的意思:指虚假的诱饵或欺骗的手段。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愁绪(chóu xù)的意思:指忧愁的心情和思绪。
檐声(yán shēng)的意思:指雨点打在屋檐上发出的声音。比喻言辞、声音等细微之处。
反侧(fǎn cè)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与原来的状态截然相反。
放晴(fàng qíng)的意思:天气转晴,云彩散去。
近远(jìn yuǎn)的意思:近距离和远距离。
客岁(kè suì)的意思:指去年,特指上一年。
麦收(mài shōu)的意思:指麦子成熟并收割的季节,也比喻事物达到成熟或取得成功的时候。
民则(mín zé)的意思: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众的利益为中心。
宁处(níng chǔ)的意思:宁静安逸的居所。
切切(qiè qiè)的意思:形容非常迫切、殷切、急切。
青黄(qīng huáng)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时若(shí ruò)的意思:指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
四更(sì gēng)的意思:指凌晨时分,即夜里三更之后的时刻。
夏秋(xià qiū)的意思:指夏季和秋季,泛指整个夏秋时期。
言念(yán niàn)的意思:言语和思念。
萦愁(yíng chóu)的意思:形容忧愁、思念等情感缠绕心头,无法摆脱。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夜雨言志》。诗中表达了对近期天气反复无常,影响农业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
首句“两日方喜晴,四更复报雨”描绘了天气变化之快,晴雨不定,让人难以捉摸。接着“麦收尚未毕,切切萦愁绪”点明了这种天气对农作物收割的影响,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忧虑。
“饼饵近可期,夏秋望登稰”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丰收的渴望。然而,“客岁秋被涝,赖此庶少补”一句揭示了去年秋天遭受水灾的情况,今年的希望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当前的收成。
“将得设致失,吾民其益苦”表达了对农民可能面临的更大困难的担忧。接下来的“反侧不能寐,檐声厌如注”描绘了诗人因忧虑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焦虑。
“言念春徂夏,时若近远普”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盼。最后,“或吾志因满,而民则何咎”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个人的愿望是否满足了,而民众是否因此承担了不应有的责任?
“慰多兹小愁,敢谓难宁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忧愁的宽慰,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些忧虑并非易解。最后一句“惟吁速放晴,青黄接二釜”直抒胸臆,呼吁尽快放晴,让作物能够成熟,百姓得以丰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和对民众福祉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品。
祥乌有慈母,旅食他山树。
波净涵金螺,沙明横白鹭。
饮啄游其间,逍遥娱旦暮。
祥乌夜夜啼,所思在返哺。
衔悲诉鸾凰,乃得导先路。
往还里数千,离淮复经楚。
儿发白不多,母颜渥如故。
白鹭安敢留,金螺送东注。
霜降潦水收,冬温柳芽露。
望望故园春,淮山涌晴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