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全文
宋 / 叶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文昭有贤母,白首篇章

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古今石室笔削萱堂

鹿扰乌驯处,森森宰树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ūwénzhāoyángshìwǎn
sòng / shì

wénzhāoyǒuxiánbáishǒujiàopiānzhāng

bìngsānqiānjùnshūchéngbǎijuàncháng

jīnguīshíshìxiāoxuāntáng

鹿rǎoxùnchùsēnsēnzǎishùc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笔削(bǐ xuē)的意思:指用笔削去杂质,比喻去除不正之事或不好的东西。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篇章(piān zhāng)的意思:篇章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事物发展或演变的阶段。

三迁(sān qiān)的意思:指人居住的地方多次变动,也可用来形容心思不定,不安定的状态。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石室(shí shì)的意思:指囚禁在石头建成的牢房中。

文昭(wén zhāo)的意思:指文采显赫,才华出众。

萱堂(xuān táng)的意思:指在庭院中种植萱草,以供乘凉、休息的小亭子。比喻学问深广,学识渊博的人。

宰树(zǎi shù)的意思:指用不恰当的方法砍伐树木,比喻不明辨是非,盲目行事。

翻译
文昭有位贤明的母亲,直到年老还教导诗文。
她的道德情操高尚,历经多次迁徙仍坚守学问,著作众多。
她的智慧和学识被后世尊崇,藏于石室之中,记述在萱草堂的史册上。
在宁静的鹿群与乌鸦共处之地,书房的树木郁郁葱葱,显得庄重而古老。
注释
文昭:古代对有德行的女性的尊称,此处指母亲。
贤母:品德高尚、教子有方的母亲。
石室:古代藏书的地方,象征学问和文化传承。
萱堂:古时对母亲居所的敬称,也指母亲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良的母亲,白发苍苔,却依然在教导子女学问。她的教诲如同三迁之水一般峻急深远,而所著书籍则丰富到达百卷之多。古往今来,她归隐石室中,笔下生花,纪录着萱堂的岁月。诗中还写到了鹿和乌鸦在树林间自由徘徊,宰官们面前树木郁郁葱葱,显现出一片宁静而又尊贵的景象。

这首挽词通过对朱文昭母亲杨氏的赞颂,展现了她不仅是家庭的贤内助,更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女性形象。诗人叶适以此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知识与道德的推崇。

作者介绍
叶适

叶适
朝代:宋   字:正则   号:水心居士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你喜欢

粟熟二首·其一

昨者小麦熟,野人稍相宽。

新粟今又黄,喜闻不青乾。

补助复几许,久饥情所难。

譬如辙间鱼,勺水亦暂安。

泽国农事苦,无功及丘樊。

方与三日晴,湖岸车已喧。

所以终岁勤,不能离薄田。

里豪多旷土,徒用养茅菅。

虽有愿耕手,赋收重夷蛮。

秪今二种利,稀若管中斑。

偶秽可劝后,必荒谁继前。

幸哉雨露仁,副此倚望欢。

(0)

句·其二

吊江为处士。

(0)

次浮塘驿见张施州小诗次其韵

叹息施州成老丑,当年玉雪莹相照。

旧时去天一尺五,今日万里听猿叫。

(0)

句·其二

虎子养溪鱼。

(0)

宫词·其八十八

聪俊宫娥妙奕棋,每虞宣唤各穷奇。

更阑自覆忘忧局,好著长防敌手知。

(0)

再和仇粹夫·其二

面面轩楹压水开,暑天端恐雪飞来。

冰肌玉骨元无汗,更倩殷勤执板催。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