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云有其名,谁得常见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碧梧(bì wú)的意思:指人的志向高远,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常见(cháng jiàn)的意思:常见意指经常出现或普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楚狂(chǔ kuáng)的意思:指楚国时期的人物或行为,形容豪放不羁、狂妄自大。
当来(dā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顺序依次发生或出现。
凤鸟(fèng niǎo)的意思:指极为珍贵、稀有的鸟类,也比喻非常出色、杰出的人。
高骞(gāo qiān)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远大,胸怀宽广,有远大的抱负和雄心壮志。
古远(gǔ yuǎn)的意思:古老而遥远。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狂歌(kuáng gē)的意思:形容心情激动,情感澎湃,欢乐不已。
来仪(lái yí)的意思:指客人到来或者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
鸣岐(míng qí)的意思:指人们争吵不休,争执不下,争论不休的状态。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箫韶(xiāo sháo)的意思:形容音乐优美动听。
燕雀(yàn què)的意思:小鸟燕雀无法理解大雁鸿鹄的志向和抱负。形容人的见识狭窄,不能理解高远的目标。
虞廷(yú tíng)的意思: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小心,如履薄冰。
余生(y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剩余的一生,也可以指人生的最后阶段。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名为《凤鸟何不至》。诗中以凤鸟为喻,表达了对贤才难遇、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首句“凤鸟何不至”,以凤鸟象征贤能之士,表达了对这些人才未能出现的疑惑与期待。接着,“碧梧空好枝”描绘了梧桐树上空无一鸟的景象,暗喻着贤才虽有才能,却无人赏识或任用,只能孤独地等待机会。
“百世一巢阿,千年一鸣岐”进一步强调了凤鸟(贤才)的稀有与难得,每百世或许才能出现一位,每千年或许才能发出一次鸣叫。这不仅突出了凤鸟的珍贵,也暗示了社会上贤才的稀缺。
“虽云有其名,谁得常见之”则表达了对凤鸟虽有名声,但现实中却难以见到的无奈。这不仅是对现实的讽刺,也是对当时社会缺乏真正贤才的批评。
“余生去古远,仰愧闻而知”表明诗人感叹自己生活在远离古代的时代,无法亲眼见证凤鸟的出现,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愧疚。这里既有对古代贤才的怀念,也有对自己身处时代不能遇见真正人才的自责。
“仲尼叹吾已,楚狂歌德衰”引用孔子和楚狂的典故,表达了对道德衰败、人才凋零的忧虑。孔子感叹自己已老,无法再见到真正的贤才;楚狂则通过歌唱表达对道德沦丧的不满。
“燕雀争高骞,白日喧枭䲭”运用对比手法,将燕雀与枭䲭进行比较,前者代表了普通人的追求,后者则象征着社会中的恶势力。这一对比揭示了社会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以及普通人与恶势力之间的冲突。
“箫韶在虞廷,此物当来仪”最后两句引用了古代音乐与礼仪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贤才到来的期待。箫韶是古代的宫廷音乐,虞廷则是传说中舜帝治理天下的时期,象征着和谐与繁荣。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看到像凤鸟一样杰出的人才,为社会带来和平与进步。
综上所述,《凤鸟何不至》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引申,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贤才难遇、社会道德衰败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白沙先生孙陈畬
石翁振世士,不屑歌凤召。
况际盛明世,曳蓑讲所学。
孤鹤喙冷秋,碧玉看春草。
东风饫木犀,鹤鸣阿田右。
越今五十祀,小庐山如故。
松桧引日长,猿鹤倚噭啸。
若翁贤嗣人,令德绍则孝。
譬彼嘉木植,支叶勿剪耗。
瞽言贡吾子,亦为吾后教。
送庞弼唐
大路荆榛久,世途多径蹊。
抛珍事秕莠,觅驴捏目迷。
卓哉弼唐子,积载康庄疑。
扫云结茅静,见日闻鸣鸡。
我来君正返,爱我酷如饴。
鹅湖千里约,兴国数言微。
时酣复时醒,汗漫水山卮。
秋榻夜连雨,晤嗟千载奇。
归舟恣游衍,吾病犹匪宜。
共釐航海筏,登岸以为期。
过丈人墓有感而作
泰山叹其颓,遗蜕埋黄阳。
宿草覆如被,封石磊若堂。
凄其追往行,忠信笃耕桑。
贻子孙以安,远慕襄阳庞。
昔别公尚健,勉我事君忠。
今归公不见,凄凄白杨风。
胜地龟浮水,长眠首丘东。
年年坟前拜,渐长二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