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孙公素》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戏 赠 孙 公 素 宋 /苏 轼 披 扇 当 年 笑 温 峤 ,握 刀 晚 岁 战 刘 郎 。不 须 戚 戚 如 冯 衍 ,便 与 时 时 说 李 阳 。
- 注释
- 披扇:手持扇子,形容轻松或有闲情逸致。
温峤:东晋名臣,此处可能象征对手或值得挑战的人。
握刀:象征武力或战斗状态。
刘郎:泛指敌人或者对手,可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戚戚:忧虑、忧愁的样子。
冯衍:东汉人,以才学著称,但行事犹豫,此处用来对比。
时时:常常,时常。
李阳:西晋人,以直言敢言闻名,此处鼓励直言。
- 翻译
- 当年他手持扇子嘲笑温峤,晚年握刀与刘郎激战。
不必像冯衍那样忧虑不安,不如常常像李阳那样直言不讳。
-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对朋友孙公素的戏谑与赞美。开篇“披扇当年笑温峤,握刀晚岁战刘郎”两句,通过鲜明的画面表现出孙公素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英勇形象。当年轻时,他如同一个优雅的文人,用扇子来迎接夏日的微风;而到晚年,他则成为一位武士,手持利刃与敌人战斗。这里的“温峤”和“刘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事件,但在此处被用作比喻,强调孙公素的多才多艺。
接下来的“不须戚戚如冯衍,便与时时说李阳”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赏。诗人认为孙公素不需要像历史上的冯衍那样刻意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他本身就拥有令人称道的才华,且总是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如同历史上那位有名的李阳(可能指的是李白或其他)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苏轼对孙公素深切的友情和由衷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崇尚的个性解放和才情并茂的人格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