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甃临高橘,清于晓露酣。
祝之歌泂酌,流出当分甘。
可减长公调,宁怀吴陷惭。
贞枝耐霜雪,长此荫澄涵。
这首诗描绘了橘井饮泉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古甃临高橘”,以“古甃”(古代的水井)与“高橘”相映成趣,暗示了地点的古老与环境的清幽。接着,“清于晓露酣”一句,通过将井水比作清晨的露水,强调了水的清澈与纯净,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祝之歌泂酌”,描述了人们在井边唱歌取水的欢乐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流出当分甘”,则进一步表达了泉水的甘甜,不仅滋养了大地,也滋润了人心。
后两句“可减长公调,宁怀吴陷惭”,运用典故,借指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淡泊名利的向往。这里的“长公调”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而“吴陷惭”则可能暗指吴国的灭亡,提醒人们应避免过分的欲望和贪婪。
最后,“贞枝耐霜雪,长此荫澄涵”,以橘树的坚韧不拔和四季常青,象征着美德与智慧的永恒。这不仅是对橘树本身的赞美,也是对高尚品质和持久生命力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
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
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
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
骁雄兖州军,马步馀数千。
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
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
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
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
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
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
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
始读壁间碑,妙力隐不传。
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
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
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
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
攲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
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
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
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
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礼武台坐化僧》【宋·陈师道】至人本无心,起灭因众缘。化尽悲愿在,留形此台颠。闻名与致敬,获福皆无前。千年一钵水,宿疾几人痊。骁雄兖州军,马步馀数千。一呼可摧山,四合如垂天。老幼十八村,顷刻理无全。哀鸣寄香火,毁塔投其塼。盛怒忽惊奔,如有所见然。等观同一子,岂特此所怜。我来已再见,童稚亦虔虔。发火触暗室,青灯已娟妍。始读壁间碑,妙力隐不传。颇恨语未工,安得笔如椽。归路云月黑,涛波隔长川。溪翁停舟待,相唤声相连。解缆风泊岸,中流水入船。攲侧脚不停,竟脱蛟鱼涎。兴坏如有待,适当使君贤。定能选妙士,拂尘起熏烟。昔承灵山嘱,早契少林禅。丐我一片石,并刻维摩篇。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8067c69934ec2e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