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谈何易,就之姑有云。
莫疑吾所学,聊与子同群。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述轩辕弥明语》。诗中,作者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智者对知识追求的态度。"知者谈何易,就之姑有云",意思是说了解知识并非易事,但至少可以尝试探讨。接下来,诗人表示并不怀疑自己的学问,只是愿意与他人共同学习,"莫疑吾所学,聊与子同群"。
然而,诗人感慨道,尽管他们努力学习,最终可能并无显著收获,"孰意卒无取,于时谁复分",暗示了世事无常,个人的努力在大环境下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诗人以"道人今闭口,不语岂当闻"作结,表达了在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沉默,似乎暗示了即使不言,真理或道义仍应存在,只是不再轻易言说。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郑孝胥诗作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沉思性。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
楼殿六朝遗烬后,江山百里旧城中。
雨余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堞宁。
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坚竹破误汝行。
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
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如霜。
提携但恐汝无力,撞坚过崄安能伤。
柳公虽老尚强健,闭门却扫不复将。
公足力无险阻,怜公未有登山侣。
回生四海惟一身,袖中长剑为两人。
洞庭漫天不觉过,半酣起舞惊鬼神。
愿公此杖亦如此,适意遨游日千里。
归来倚壁示时人,海外苍茫空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