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薄未胜藤笠,身闲稳称秋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悠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发薄未胜藤笠”,开篇以“薄”字形容头发,既显出岁月痕迹,又暗示了诗人的闲适与淡泊。藤笠作为头饰,不仅实用,更添一分自然与野趣,与诗人的形象相得益彰。
“身闲稳称秋衫”,进一步展现诗人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秋衫,轻薄舒适,与季节相合,也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归梦一竿何处”,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遐想的空间。一竿,可能指钓鱼竿,也可能象征某种追求或理想。归梦,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这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满足,也有对远方的向往。
“荻花烟艇江南”,以江南的美景作结,通过“荻花”和“烟艇”两个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荻花,轻盈飘逸;烟艇,轻舟泛于烟波之上,两者结合,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诗风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雷峰塔南山小景
钱塘门外西湖西,万松深处古招提。
孤塔昂昂据要会,湖光滟滟明岩扉。
道人安禅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箫鼓。
静者习静厌纷喧,游者趋欢穷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诗朋良独清。
世间名利不到耳,长与梅花作主盟。
嗟我于此无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迹。
天涯暮景盍归来,坐对此图三太息。
解武康县印至垂虹亭作
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
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
径邀此花香,追路溪城东。
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
三年虎落槛,一日鸹开笼。
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
今宵花亦远,馀香归故丛。
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