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辩论(biàn lùn)的意思:指争辩、争论、辩驳的活动或过程。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长夏(cháng xià)的意思:指夏季长时间,也指盛夏时节。
大猷(dà yóu)的意思:指重大的决策、重要的计划或军事行动。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粝饭(lì fàn)的意思:指简单的、粗糙的饭食,比喻简单朴素的生活。
明见(míng jiàn)的意思:清楚明了的见解和观点。
三耳(sān ěr)的意思:形容人耳聪目明,能够听到和看到别人听不到和看不到的事物。
圣门(shèng mén)的意思:指道德、学问或技能高超的门派、学府或机构。
文艺(wén yì)的意思:
[释义]
(名)文学和艺术的总称,有时特指文学或表演艺术。
[构成]
并列式:文+艺
[例句]
不少人想加入文艺团体。(作定语)
[同音]
文义要妙(yào miào)的意思:十分巧妙或独特的方法或手段。
斋明(zhāi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生活俭朴。
杖策(zhàng cè)的意思:指用手杖敲打马儿,以激励其快速前进。比喻用各种手段鼓励、督促他人努力进取。
- 翻译
- 手持竹杖的人们络绎不绝,谁能有远大的抱负和计划。
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粮,度过漫长的夏天直到清凉的秋季。
在讨论中轻视浅薄的意见,保持内心的清净,双眸明亮。
儒家圣人的学问深奥精微,艺术修养无需四处游历求学。
- 注释
- 杖策:手持竹杖。
纷纷:络绎不绝。
志大猷:远大的抱负和计划。
觕衣:粗布衣服。
粝饭:粗粮。
长夏:漫长的夏天。
清秋:清凉的秋季。
辩论:讨论。
轻三耳:轻视浅薄的意见。
斋明:内心清净。
两眸:双眸。
圣门:儒家圣人的学问。
要妙:深奥精微。
文艺:艺术修养。
游:游历求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胡寅写给洪秀才的八首诗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洪秀才的赞扬和对其学术追求的肯定。诗中“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描绘了洪秀才勤奋好学的形象,暗示他虽身处纷繁世事,但心怀远大的理想和策略。接下来,“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赞美洪秀才甘于简朴生活,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无论酷暑还是凉秋。
“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进一步称赞洪秀才的智慧和洞察力,他的言辞犀利,目光如炬,能深入思考问题。最后两句“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点明了主题,认为真正的学问在于探寻圣人的深奥智慧,而非在外游荡。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赞扬了洪秀才的品格和学术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