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床答之问,不答亦已哉。
吾以复无言,端坐同无怀。
此诗描绘了诗人湛若水在新居红岗楼中,远离尘嚣,静心读书的生活状态。首句“巷无车马迹”,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学子们不时来访,共同探讨学问。接着,“就床答之问,不答亦已哉”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对来访者的尊重,即使不回答问题,也保持了谦逊的态度。
“吾以复无言,端坐同无怀”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不再追求外界的名利,也不拒绝内心的宁静,而是如同古代隐士般,与自然和谐共处,心境如无怀氏之民一般淳朴淡泊。“不追亦不拒,将迎不下台”则表达了诗人对待生活与世事的态度,既不主动追求,也不轻易拒绝,保持一种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性和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是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心灵纯净的典型表达。
明月悠悠掩素尘,不将流落怨时人。
千山雪满龙蛇蛰,一夜春归草木新。
雨后桔槔堪自废,祭馀刍狗向谁陈。
应知物理同消息,空为班姬赋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