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径辟云关,几馀偶趁閒。
籁度松梢谡,流经涧曲潺。
此诗描绘了夏日香山的一幅静谧景象。诗人步入一条被藤萝覆盖的小径,仿佛穿越云雾之关,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夏日酷暑难耐,但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诗人得以暂时忘却炎热,面对一座山峰,心境平和。
松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松涛声声,如同自然界的低语,令人心旷神怡。山涧流水潺潺,绕过曲折的石径,带来清凉与生机。在这宁静的时刻,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安适,然而,这份宁静之中也蕴含着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思考。诗人以“此时心应适”表达内心的满足与平静,同时“陡复忆民艰”则透露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兼济天下的情怀。
余初食橄榄,眉蹙口欲吐。
稍稍滋味之,久乃见媚妩。
曲终喜奏雅,先病得后愈。
功成老大时,亦足酬嘬咀。
余生足忧患,备已尝险阻。
犹如蓼中虫,自习蓼中苦。
不知苦尽处,回味有几许。
古人倒啖蔗,佳境贵渐取。
但问有与无,迟暮不犹愈。
君看道傍李,弃置终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