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恋潭窟,不雨亦不云。
吐涎出溪滑,吹腥隔林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其二)龙隐潭》,描绘了一幅深潭边老龙静憩的画面。首句“老龙恋潭窟”形象地刻画了老龙对潭水的深深依恋,显示出其神秘而古老的气质。接下来的“不雨亦不云”暗示了潭水环境的宁静,没有风雨变化,更显其幽深。
“吐涎出溪滑”描绘了龙的吐息化为溪流,水面平滑如镜,展现了龙的神奇力量。而“吹腥隔林闻”则通过鱼腥味的飘散,侧面描绘了潭中生物的活力与生态,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疾雷驱未去,鱼鳖竞纷纷”,以疾雷的到来作为转折,暗示了潭中生活的动态,即使面对外界干扰,鱼鳖们仍忙碌地游动,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龙潭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人言萱草忧可忘,我见萱花忧倍结。
前日见之广陵堂,使我踌躇生彷徨。
追思孝宗十一年,此日何日风何颠。
沙飞石走人事变,摧我庭椿不少延。
小椿幸托萱花边,萱花覆荫尤多年。
虽然寒暑更相易,炎风烈日无颠连。
小椿虽渐长,未遇阳和天。
幸今天道复转璇,雨露相滋渐觉鲜。
小椿叶已茂,正欲还覆萱。
谁知萱花力已尽,一旦萎谢秋风前。
小椿小椿苦摧折,悠悠此恨何时竭。
东湖先生高且闲,造化在手开荆关。
春风吹林入笔底,树杪雨歇飞潺湲。
江光闪闪烁霞赤,沙鸟离离渡溪夕。
宛然鸡犬喧前村,疑有当年避秦客。
水亭春还花正香,渔翁坐钓青丝长。
落花一片迥波绿,不碍溪头白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