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本事诗十首·其五》
《本事诗十首·其五》全文
清 / 苏曼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销魂

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玉(bì yù)的意思:碧玉是指翡翠这种美丽的宝石,用来比喻美好、珍贵的人或物。

点点(diǎn diǎn)的意思:指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泪痕(lèi hén)的意思:泪痕是指因为悲伤或哭泣而留下的痕迹。

莫愁(mò chóu)的意思:不必担忧、不必忧愁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同乡(tóng xiāng)的意思:同乡指的是同一个乡镇出生或者同一个地方的人。

仙子(xiān zǐ)的意思:指美丽、出尘脱俗的女子。

销魂(xiāo hún)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令人陶醉的景色或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苏曼殊所作的《本事诗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碧玉莫愁"比喻主人公,暗示她虽然身份卑微,但有着如碧玉般珍贵的内心。"同乡仙子独销魂"描绘了她的孤独和情感上的痛苦,将她比作远离家乡的仙女,内心深处充满了哀愁。

"袈裟点点疑樱瓣"这一句富有画面感,将她的泪水与佛家的袈裟相联系,暗示她的生活或许曾与佛教或僧侣有过交集,而那点点泪痕如同樱花瓣般娇嫩又凄美,表达了她内心的伤痛和无奈。"半是脂痕半泪痕"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悲苦,泪痕与脂粉痕迹交织,揭示了她生活中的辛酸与情感的纠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心境和命运,体现了苏曼殊诗歌中常见的忧郁与深情特质。

作者介绍
苏曼殊

苏曼殊
朝代:清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猜你喜欢

过卜克岭行围即景四首·其一

本是贤王游牧地,非牟农父力耕田。

却因流寓增于昔,私垦翻多占界边。

(0)

玲峰池

天半渫天池,玲峰四面奇。

五年才一照,为尔坐移时。

山以万丈计,泉淙为有源。

下视沟浍盈,岂可相衡论。

老松高百尺,新松低数寸。

小草莫相欺,会有凌云分。

澹澹含春日,英英吐春烟。

野花姗入影,也自一时妍。

不肯泻为瀑,渟然守太初。

忽怀齐隐士,亟命返肩舆。

(0)

吟香别业作

孤山东侧圣湖边,范抚勾留慕乐天。

别业荒颓馀旧迹,吟香葺筑记前编。

心田净洗全如水,鼻观清芬讵必莲。

设以卉中拟君子,吾方渴意在求贤。

(0)

阅河之便奉皇太后临幸武林是日喜晴

雄城千雉带江湖,羽卫重临气象殊。

九有承欢逢胜日,万民拥戴满亨衢。

时当丰岁人咸乐,海不扬波泽远濡。

况是春阳布暄暖,无边韶景溢舆区。

(0)

高咏楼

高楼苏迹久膻芗,今古风流翰墨场。

八咏遥年符瘦沈,一时同气近欧阳。

山堂返棹閒留憩,画阁开窗纳景光。

却忆髯翁拟搁笔,似闻翁语正何妨。

(0)

三题泉林行宫八景·其四横云馆

陪尾何曾高百丈,地灵亦自解生云。

凭轩不惜藏山色,却为春郊作雨欣。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