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子 瞻 枯 木 宋 /黄 庭 坚 折 冲 儒 墨 阵 堂 堂 ,书 入 颜 杨 鸿 雁 行 。胸 中 元 自 有 丘 壑 ,故 作 老 木 蟠 风 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故作(gù zuò)的意思:做作,不自然地表现出某种态度或情感。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丘壑(qiū hè)的意思:形容地势崎岖、起伏不平的山地。
儒墨(rú mò)的意思:儒墨指的是儒家和墨家,是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不同的观点或立场之间的对立。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颜杨(yán y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红润,容光焕发。
雁行(yàn háng)的意思:指一列像雁一样排列的人或物。
元自(yuán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折冲(zhé chō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冒着危险、费力气,不顾困难和牺牲。
中元(zhōng yuán)的意思:中元是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为鬼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鬼魂的节日。
鸿雁行(hóng yàn háng)的意思:指一群鸟或一队人有序排列并前进,形成整齐的行列。也比喻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前进。
- 注释
- 折冲:原意为折退敌方的战车,即抵御敌人。
诗中有纵横驰骋之意。
儒墨:儒家、墨家。
阵堂堂:阵势强大。
颜杨:唐代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并称。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
五代书法家。
元:本来,原先。
丘壑:山水幽深之处,比喻深远的意境。
蟠:盘曲而伏。
- 翻译
- 苏轼摆出强大的阵势,在儒家和墨家之间驰突纵横。他的书法,可跟颜真卿、杨凝式同列并行。
在他的胸中,本有着高山深谷般的境界,所以能画出老木盘屈在风霜之中的傲骨峥嵘。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题子瞻枯木》。诗中,黄庭坚以"折冲儒墨阵堂堂"比喻苏轼(子瞻)在文坛上的雄辩风采,如同指挥儒墨两家思想交锋,展现出其深厚的学识和影响力。接下来的"书入颜杨鸿雁行",将苏轼的书法比作颜真卿和杨凝式的笔法,意指其书法技艺高超,如同鸿雁排列有序,气韵生动。
"胸中元自有丘壑"进一步赞扬了苏轼内在的才情与艺术修养,他胸中蕴藏着深远的意境和构图技巧。最后的"故作老木蟠风霜"则形象地描绘了苏轼的风格,即使在晚年,他的作品也如同历经风雨的老树,坚韧而富有韵味,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苏轼的文采、书法以及人格魅力,展现了黄庭坚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
嗟予仕京府,谋禄非谋身。
岂徒劳百骸,消铄侵天真。
所畏旷官诛,敢辞从事勤。
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
虽有八尺床,初无偃息痕。
比归暂解带,日没轩窗昏。
援枕未及就,扑面愁飞蚊。
未能习律令,何暇窥皇坟。
夫君天才秀,明颍排纠纷。
右曹况清简,剸裂奚足云。
未遇且坚卧,逢时将致君。
行当起经济,膏沐醒吾人。
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
贱生参府僚,勉强踰半岁。
终非性所好,出入意如醉。
讼庭敲扑喧,众草绝生意。
不知有青春,倏忽已改燧。
周章连日忙,烂漫数宵睡。
轩窗岌飞举,风雨颇恣睢。
谓言芳菲物,狼藉应扫地。
今晨呼马出,历狱问囚系。
窈窕清宫深,仓琅朱门闭。
广殿肃层阴,虚庭蔼佳气。
长杨委嫩绿,老柏净新翠。
薜荔垂蜿延,奇石立赑屃。
豁然愁愤开,精神四面至。
事役难少留,马去尚回睇。
亦足慰无聊,年华不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