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讽五首·其四》
《感讽五首·其四》全文
唐 / 李贺   形式: 古风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荷担(hé dān)的意思:承担责任、负重担

君平(jūn píng)的意思:君主平和安定。

康伯(kāng bó)的意思:指人身体健康、心境舒畅。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注释
星:星星。
尽:全部。
四方:各个方向。
高:明亮。
天曙:黎明。
己生:自己的生活。
须:必须。
己养:自我供养。
荷担:肩负。
出门:离开家门。
君平:古代人物名,此处可能象征外出者。
久不反:长时间未返回。
康伯:古代人物名,可能指遵循道路的人。
循:遵循。
国路:国家的大道。
晓思:清晨的思绪。
譊譊:形容声音嘈杂。
阛阓:街市,市场。
千人语:许多人交谈的声音。
翻译
星辰照耀四方,天边渐露曙光。
生存需自给自足,肩负重担出门劳作。
君平长久未归,康伯遵循国家大道。
清晨思绪纷扰,市井中人声鼎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感讽五首(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天边的星星逐渐隐去,大自然已经苏醒,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描述,它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的感受。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自食其力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艰辛。诗人强调个人必须自己负担起生活的重任,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反映。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这两句中,“君平”可能指的是统治者或上层阶级,而“康伯”则是古代官职名。这两句暗示了统治者的不公和官员的不作为,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

"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这两句描写的是清晨时分,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疑惑,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的纷争与混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李贺以其特有的幻想色彩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诗意画卷。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
朝代:唐   字:长吉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生辰: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猜你喜欢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

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

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

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

(0)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弱冠下茅岭,中年道不行。

旧交因贵绝,新月对愁生。

旅思风飘叶,归心雁过城。

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0)

瑶草春

瑶草春,杳容与,江南艳歌京西舞。

执心轻子都,信节冠秋胡。

议以腰支嫁,时论自有夫。

蝉鬓蛾眉明井底,燕裙赵袂萦辘轳。

李生闻之泪如绠,不忍回头看此井。

月中桂树落一枝,池上鵁鶄唳孤影。

露桃秾李自成溪,流水终天不向西。

翠帐绿窗寒寂寂,锦茵罗荐夜凄凄。

瑶草春,丹井远,别后相思意深浅。

(0)

赋得青城山歌送杨杜二郎中赴蜀军

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

青城嵚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

锦屏云起易成霞,玉洞花明不知夕。

星台二妙逐王师,阮瑀军书王粲诗。

日落猿声连玉笛,晴来山翠傍旌旗。

绿萝春月营门近,知君对酒遥相思。

(0)

喜李侍御拜郎官入省

粉署花骢入,丹霄紫诰垂。

直庐惊漏近,赐被觉霜移。

汉主前瑶席,穰侯许凤池。

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

(0)

晚春永宁墅小园独坐寄上王相公

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

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