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别 郎 上 人 唐 /冷 朝 阳 过 云 寻 释 子 ,话 别 更 依 依 。静 室 开 来 久 ,游 人 到 自 稀 。触 风 香 气 尽 ,隔 水 磬 声 微 。独 傍 孤 松 立 ,尘 中 多 是 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孤松(gū sōng)的意思:形容孤独、独立、不受拘束。
过云(guò yún)的意思:过去的云彩,比喻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话别(huà bié)的意思:离别,告别
静室(jìng shì)的意思:指安静的房间或屋子,也用来形容心境宁静、思绪平和。
气尽(qì jìn)的意思:指精神力量或体力耗尽,没有力气再继续下去。
磬声(qìng shēng)的意思:指非常安静,寂静无声。
释子(shì zǐ)的意思:放下儿女情长,舍弃个人感情。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香气(xiāng qì)的意思:指香味扑鼻,令人陶醉,形容气味芬芳馥郁。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 注释
- 过云:穿越云层。
寻释子:寻找和尚,释子是对和尚的尊称。
话别:告别,说话道别。
依依:形容留恋,不忍分离的样子。
静室:安静的房间,这里指禅房或寺庙的居室。
开来:打开,开放。
游人:游客,行人。
自稀:自然稀少。
触风:遇风,被风吹到。
香气尽:香气消失殆尽。
隔水:隔着水面,远处。
磬声微:磬的声音微弱,磬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打击乐器。
独傍:独自依靠。
孤松:孤独的松树,常象征坚韧不拔。
尘中:尘世之中,指世俗社会。
是非:对错,纷争,这里泛指世俗的烦恼和纠葛。
- 翻译
- 穿过云雾寻找僧人,告别时更是依依不舍。
静谧的房间已许久未开,游客自然稀少。
微风拂过,香气消散殆尽,隔着水面,钟磬之声隐约细微。
独自倚靠在孤松旁站立,尘世中充满了是非纷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独自徘徊的意境。开篇“过云寻释子,话别更依依”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不舍,语气缠绵而伤感。“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则是说时间久了,房中寂寞,只有偶尔来的行人打破沉默。接着“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描写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即便是风中的花香和水对岸的磬声,也显得淡远而不可及。
最后两句“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感受。诗人或许是在一个荒凉之地靠近一棵孤零零的松树站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受到世间是非难断,尘世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在喧嚣红尘中的孤独无奈。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和世间寂寞之感的好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其六石荅竹
石报孤竹君,此客甚高调。
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
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
不要儿女扑,不要春风吹。
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
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
此客即西归,我心徒依依。
我欲随客去,累重不解飞。
知弟虚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报之。
寄萧二十三庆中
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卢扬州,萧歙州。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
千灾万怪天南道,猩猩鹦鹉皆人言。
山魈吹火虫入碗,鸩鸟咒诅鲛吐涎。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
我忆君心千百间,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
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
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
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
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
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
不觉平生事,咄嗟二纪馀。
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
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
荅刘西曹
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
西曹得时彦,华月共淹留。
长啸举清觞,志气谁与俦。
千龄事虽邈,俯念忽已周。
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
诠文不独古,理妙即同流。
浅劣见推许,恐为识者尤。
空惭文璧赠,日夕不能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