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王命论班彪,舌烂唇焦语未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世(bàn shì)的意思:指一生的一半时间,表示时间的长久。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酣歌(hān gē)的意思:指高兴地欢唱歌曲或大声歌唱。
虎头(hǔ tóu)的意思:指强悍、勇猛的领导者或者首领。
怀龙(huái lóng)的意思:怀念龙的存在或怀揣着龙的精神。
羁旅(jī lǚ)的意思:指被束缚、困扰在某种环境或境况中,无法自由行动。
酒酣(jiǔ hān)的意思:形容喝酒后醉得很痛快。
君亲(jūn qīn)的意思:指君主和亲属之间的关系,表示亲近而尊贵的关系。
龙尾(lóng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部分。
气节(qì jié)的意思:指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自尊心。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气(qiū q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候、气息或氛围。
世功(shì gōng)的意思:指世世代代受益的功德。
痛哭(tòng kū)的意思:痛哭是指由于极度悲伤或痛苦而大声哭泣。
王命(wáng mìng)的意思:指君主的命令或旨意。
无补(wú bǔ)的意思:没有什么补益,无法弥补
斫地(zhuó dì)的意思:指大力砍伐土地,形容力大无比。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陈肇兴所作,题为《葭月二十六日喜晤石庄,兼话大甲官军捷信(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英雄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忧患意识。
首句“曾将王命论班彪”暗指诗人曾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如同班彪般承担重任。接下来的“舌烂唇焦语未休”描绘了他为国事辩论时的热烈与执着,即使疲惫至极仍不停言说。然而,“无补君亲空痛哭”表达了深深的无力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徒然悲泣。
“同为羁旅倍生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同时加重了内心的忧虑。诗人怀揣着“千秋气节”,却只能遗憾自己未能像“龙尾”那样留下深远影响,而“半世功名愧虎头”则暗示了他对自己功业未成的自责。
最后两句“拔剑酒酣歌斫地,因君还欲赋同仇”展现了诗人激昂的情绪,借酒浇愁,以歌抒发对敌人的愤慨,希望能与友人共赴国难,同仇敌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有个人志向的表白,体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閒居读陶诗有怀·其二
虬龙能负熊,行雨云霄间。
犛牛不执鼠,野性长在山。
才者常苦劳,拙者常得閒。
静中阅物理,役役会有还。
所以陶徵君,猛歇名利关。
书不求甚解,褐不求常完。
是中有真意,此外无戚颜。
怀哉千载人,卷书一长叹。
家人生朝
相从四十年,于今成二老。
向来苦宦游,颇恨归不早。
我家枕湖山,彷佛如蓬岛。
今始得归来,方喜开怀抱。
复值君诞辰,满目春光好。
幸有酒千钟,足可共倾倒。
要须且沈酣,莫被闲愁恼。
我方务清虚,志不在金宝。
亦复戒浮华,意岂在花草。
但愿享遐龄,白首长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