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閒搜古径,耽癖饷斜阳。
破衲因苔秀,新云出瓦香。
枯僧(kū sēng)的意思:指修行苦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外表憔悴、形容枯燥乏味的事物。
老客(lǎo kè)的意思:老顾客、长期客户
连床(lián chuáng)的意思:指夫妻共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恩爱和睦。
入定(rù dì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松关(sōng guān)的意思:轻松地解决问题或放松对某个事物的控制。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迹的探访与感悟,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首句“耐閒搜古径”,透露出诗人不畏艰难,乐于探索古迹的精神,一个“耐”字,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态度。接着“耽癖饷斜阳”,则描绘了诗人沉浸在古迹之中,直至夕阳西下的场景,表现了他对古迹的深深喜爱与不舍。
“破衲因苔秀,新云出瓦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破衲”与“苔秀”、“新云”与“瓦香”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展现了古塔在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状态。这里,“破衲”象征着古塔的岁月痕迹,“苔秀”与“瓦香”则代表着自然的生机与香气,两者相映成趣,赋予了古塔以生命力。
“树枯僧入定,藤老客连床”两句,则通过“树枯”与“僧入定”、“藤老”与“客连床”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古塔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枯树与僧人的静默,藤蔓与客人的交流,都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谦逊与和谐共处。
最后,“惟有松关月,为灯供上方”一句,以“松关月”作为点睛之笔,不仅描绘了夜晚月光下松树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景,更寓意着古塔虽已废弃,但其精神与文化价值如同明月一般,永远照亮着后人的心灵之路。这一句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古塔及其背后深厚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塔及其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前有樽酒休叹息,请君展眉听余说。
自古贤豪多坎坷,济清河浊今谁识。
君不见相如涤器临邛道,不遇良时亦潦倒。
祇图一割愧铅刀,敢云朝野知音少。
又不闻,富贵尊荣悲患多,惟有贫贱可无他。
怀忧一国甘一肉,何如陌上耕桑麻。
空持科第称奇才,纵使成名亦可哀。
荆榛得地比松柏,蕙兰不采同蒿莱。
莫言闺中无意气,蓬门投畚惊车骑。
琉璃共酌且高歌,书剑苍茫动天地。
停杯惆怅缄此辞,玉阶凉月萦相思。
儒生得失等閒事,徙倚微吟风雨诗。
突作奇声不可测,长风欲使孤松折。
林叶不待西风飞,顿觉南风有秋色。
怒雨忽山外来,跳波击瓦心怀开。
雷驱电助不可息,风声盘走如相催。
暑馀晴雨失调剂,黄尘得雨吹腥气。
竹中新构读书堂,一缕炎风摇不至。
书窗掩卷静无声,电卷雷收雨渐停。
推窗一望净如洗,天光凝碧青山青。
茅檐低接锄花圃,山园风味清如许。
数声啼鸟出新晴,半树斜阳滴残雨。
雪后北风起,岁暮临新年。
言念客中人,何日方当还。
旅食恐不周,多病凋丰颜。
一月两寄书,一书五六篇。
告我客中事,略有好因缘。
县令与之游,我闻心喜欢。
吾兄本书生,所馀惟青毡。
明哲贵保身,思退慎进前。
出处各有时,请看墀与壖。
乐道毋忧贫,仰不愧于天。
且待春风至,万物同新鲜。
寄以敝狐裘,副以苍玉镮。
翘首望南云,新雁将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