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送李宪(其二)》。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以生动的细节和意象展现了离别的氛围。
首句“五船鸣鼓待严装”,形象地描绘了送行的场面,五艘船只在鼓声中等待着友人的装束整齐,准备启程。这既体现了送行的庄重,也暗示了友人身份的尊贵或重要性。
次句“且赴双莲旧燕堂”,则将场景转移到了友人过去常去的宴饮之地——双莲旧燕堂。这里不仅点明了友人与宴会的深厚联系,也暗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不用水沈薰紫绶”,运用了象征手法。水沈是一种名贵的香料,紫绶则是古代官员的佩带,这里说不用香料熏染紫绶,可能寓意着友人品德高洁,无需外物装饰,其内在的品质就足以令人敬仰。这一句表达了对友人高尚人格的赞美。
最后一句“过梅林后一身香”,以梅林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独特魅力。梅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这里的“一身香”不仅指友人身上的香气,更深层地指的是友人品格的高洁和深远影响。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品质相融合,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仍能留下美好印象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对友人高尚品质的颂扬,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王伯畏清心堂
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
洗尽阛阓腥,阐此林壑气。
曰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
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
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
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
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
亦不谢尘嚣,亦不胶吾意。
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
题法海院龙溪亭
微茫云两角,屈曲路一线。
未容快先睹,已叹行百转。
流溪何从来,神物昔尝玩。
舆梁俨坚牢,亭宇复明绚。
岂惟济病涉,更可供息宴。
信哉善知识,作此巧方便。
茂樾两交盖,清风四挥扇。
祇恐境中人,却有桑下恋。
台山不须问,此去直如箭。
何妨酌灵水,一洗眼花眩。
举头未及眸,已知梵王殿。
余将南归燕赵诸公子携妓把酒饯别醉中作把酒听歌行·其二
我把酒,听君歌。
美人娟娟花灼灼,月照金樽光绰约。
有酒有歌君亦愁,把酒听歌君亦乐。
我有鹦鹉杯,君有鸬鹚杓。
一杯一杯复一杯,酒尽还沽共君酌。
我把酒,听君歌。天不荒,地不老,人生百年休草草。
对花对酒且高歌,盖世功名亦枯槁。
满堂金玉守者谁,万事何如酒杯好。
君不见巢父许由空洗耳,伯夷叔齐空饿死。
范蠡扁舟挟西子,五湖风浪兼天起。
又不见相如怀璧空归来,廉颇善饭何壮哉。
谢安携妓入东山,苍生望望霖雨乾。
把酒劝君饮,请君为我歌。
燕昭筑台金满地,郭隗登台多意气。
刘琨梦里起听鸡,班超万里封侯归。
君不见浣花溪头老翁哭,白首为儒守茅屋。
《余将南归燕赵诸公子携妓把酒饯别醉中作把酒听歌行·其二》【宋·汪元量】我把酒,听君歌。美人娟娟花灼灼,月照金樽光绰约。有酒有歌君亦愁,把酒听歌君亦乐。我有鹦鹉杯,君有鸬鹚杓。一杯一杯复一杯,酒尽还沽共君酌。我把酒,听君歌。天不荒,地不老,人生百年休草草。对花对酒且高歌,盖世功名亦枯槁。满堂金玉守者谁,万事何如酒杯好。君不见巢父许由空洗耳,伯夷叔齐空饿死。范蠡扁舟挟西子,五湖风浪兼天起。又不见相如怀璧空归来,廉颇善饭何壮哉。谢安携妓入东山,苍生望望霖雨乾。把酒劝君饮,请君为我歌。燕昭筑台金满地,郭隗登台多意气。刘琨梦里起听鸡,班超万里封侯归。君不见浣花溪头老翁哭,白首为儒守茅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2067c6a6568333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