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发宁无言,为君转踌躇。
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踌躇(chóu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心中有所顾虑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共济(gòng jì)的意思:
(1).谓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宋书·沉攸之传》:“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徐凤竹》:“前得 山东 抚臺 李公 书,谓开 泇口 不如疏 胶河 ,意与公合。故宜会同。且委用属吏、量派夫役,亦必借其力以共济也。”
(2).犹言互相帮助。 唐 杜甫 《诸葛庙》诗:“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清 吴伟业 《阆州行》:“汝有亲弟兄,提携思共济。”
国重(guó zhòng)的意思:国家的重要性或重要的国家事务。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蹇涩(jiǎn sè)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笔晦涩难懂。
教化(jiào huà)的意思: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改正错误,提高品德和修养。
戒行(jiè xíng)的意思:戒行指戒除恶习,改正行为。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九鼎(jiǔ dǐng)的意思:九鼎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权力和荣誉。
空虚(kōng xū)的意思:空洞、虚无、无实际内容或价值
囹圄(líng yǔ)的意思:囹圄指监狱、牢狱,也用来比喻束缚、困厄的境地。
南宫(nán gō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行为举止高贵、庄重,也指人的品格高尚、光明正大。
前除(qián chú)的意思:指事前排除或消除可能的困难、障碍,预先做好准备。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同居(tóng jū)的意思:指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向前(xiàng qián)的意思:表示朝着前方、向前进的意思。
幸脱(xìng tuō)的意思:幸运地逃脱危险或困境。
行在(xíng zài)的意思:指行动或举止显得很有分寸,适当而得体。
重九(chóng jiǔ)的意思:指重阳节。
蔺相如(lìn xiàng rú)的意思:指一个人能够自愿为国家和人民负重道义,舍己为人。
这首明代周瑛的诗《叠前韵别诸同官》表达了诗人与同事们共事的缘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许。首句“千里各有适,一官偶同居”描绘了大家因机缘巧合在同一职位相聚的情景。接着,“登舟思共济,幸脱风波馀”寓言般地表达了共同面对困难,庆幸能度过难关的愿望。
诗中“南宫在何处,山川邈以纡”暗示了官场的遥远与道路的曲折,反映出仕途的艰难。“戒行在今朝,酌酒向前除”则表达了诗人今日告别的决心和对未来谨慎行事的告诫。接下来的诗句“欲发宁无言,为君转踌躇”,表达了诗人临别之际内心的矛盾和对朋友们的深深关切。
“教化尚蹇涩,囹圄未空虚”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即教育和法制仍有待改进,监狱并未完全清空,暗示了社会的不完善。诗人进一步强调,“所忧远且大,不但及簿书”,他的忧虑超越了日常的文书工作,触及到更深远的社会议题。
最后两句“赵国重九鼎,赖有蔺相如”运用典故,借赵国倚重蔺相如避免危机的故事,告诫大家要团结一致,防止个人利益之争导致分裂。全诗以“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作结,警示众人不要像鹬蚌相争那样,被他人利用,而应以大局为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与同僚的深厚情谊,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公正理想的追求。
野性平生酷爱山,好山不厌绝跻攀。
感时又见三春暮,乘兴聊同一日闲。
云出岫时迷古洞,鹿耕田处认禅关。
自怜扰扰尘埃里,眼底欣逢水石环。
奉祠命下大明宫,尽室欢呼笑语同。
但欲从容全晚节,敢言高尚激贪风。
醉乡有约谁陪我,诗社无人赖有公。
从此故山添胜事,未饶弘景相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