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士咏·其三十一南郭子綦》
《高士咏·其三十一南郭子綦》全文
唐 / 吴筠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子綦方隐几冥寂灰心

悟来应颜游,清义杳何深。

含响尽天籁有言同鷇音。

是非不足辩,安用劳神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灰心(huī xīn)的意思:失去信心或勇气,感到沮丧或灰暗。

劳神(láo shén)的意思:指过度劳累耗费精神和体力。

冥寂(míng jì)的意思:指非常宁静、寂静的状态,没有任何声音或动静。

神襟(shén jīn)的意思:指人的胸怀、心胸,形容人思想开阔、胸怀宽广。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天籁(tiān lài)的意思:指非常美妙动听的声音或音乐。

隐几(yǐn jǐ)的意思:隐瞒真相,掩饰事实。

有言(yǒu yán)的意思:有话要说或有意见要表达。

翻译
子綦正隐居无为,长久以来心灵如同死灰般寂静。
领悟之后应如颜回那般悠游自得,高洁的道义深远无边。
他口中含着自然的声音,言语仿佛初生小鸟的叫声般纯真。
是非对错不值得去争辩,何必为此劳神费心呢?
注释
子綦:人名,代表一位隐士。
冥寂:形容心灵沉静,远离尘嚣。
灰心:这里指心境淡泊,无所欲求。
悟来:领悟之后。
颜游:指像颜回那样安贫乐道,逍遥自在。
清义:高洁的道德或道义。
杳何深:非常深远。
含响:口中有自然之音,比喻言语自然。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比喻最自然的状态。
鷇音:初生小鸟的叫声,声音稚嫩而纯真。
是非:对与错,指辩论中的不同观点。
不足辩:不值得去辩论。
安用:何必。
劳神襟:耗费心神,指无谓的精神负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其三十一)南郭子绮》。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高士隐居生活的诗歌。

"子綦方隐几,冥寂久灰心。"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于高士隐居生活的感受。"子綦"指的是南郭子绮,这个名字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被用来象征清高脱俗之人。"方隐几"表明他刚开始隐居,"冥寂久灰心"则表现了长时间的寂静生活使得内心变得平和而淡然。

"悟来应颜游,清义杳何深。"

这两句诗人通过自我感悟,体会到高士那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悟来"意味着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应颜游"则是说这样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清义杳何深"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理念的高洁和深远。

"含响尽天籁,有言同鷇音。"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高士的生活境界与大自然相联系。"含响尽天籁"形象地表达了高士生活中的每一个声音都融入了宇宙之声,而"有言同鷇音"则将他的语言与自然界中鸟鸣的声音相提并论,突出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是非不足辩,安用劳神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士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是非不足辩"意味着在这样的境界中,再没有世俗的是非可辩,而"安用劳神襟"则是说在这样一种超脱的状态下,何须再为世间纷扰所累,心灵得以真正的解脱和宁静。

作者介绍

吴筠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洛阳夜泊怀故园朱虚亭熊两谷诸丈云屏华原两弟

江边疏竹带寒沙,客里开樽感岁华。

诗酒故人同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

乡心迢递频看月,秋夜分明数到家。

几处吹笳戎马后,不闻商女弄琵琶。

(0)

晚发蕲州

薄暮度蕲阳,泛泛楚天涯。

白蘋起秋风,新月下江湄。

星象碧潭映,清夜如何其。

自揣非鉴衡,何以酬相知。

楚材洵多杰,所怜贵真奇。

誓将殚心力,搜罗不遐遗。

献之明天子,济济辅昌期。

(0)

重九日吴邑侯招游天印山

端午印山曾共饮,重阳佳节又登临。

苍苔白石寒潭静,红叶黄花僻径深。

落帽从教秋色冷,班荆应待月华侵。

不须细把茱萸看,后会还同旧盍簪。

(0)

题杂画四首·其二螳螂

绿条茂阴时,冠角奋其臂。

齐侯一回车,勇士如云至。

(0)

郑州登楼望中岳

名岳岧峣接上台,毓祥今有中兴才。

云扶二室天边出,日映三花雪后开。

周典尚馀巡狩迹,汉家新筑集灵台。

太平不复论封禅,时听嵩呼万岁来。

(0)

秋夕城闉纳凉得多字

万里寥天一雁过,沧洲日暮水增波。

不禁玉笛吹江艇,何处瑶华送楚歌。

城上清霜秋早落,桥前乌鹊夜深多。

乘风便欲将归去,寒入琼楼奈尔何。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