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事(cháng shì)的意思:常见的事情,平常的事情
到耳(dào ěr)的意思:指消息传达到了耳朵里,形容消息传达到了人的耳朵中,引申为消息传达到了某人的耳朵中。
东堂(dōng táng)的意思:指东方的堂屋,比喻地位显赫、声望极高的地方。
氛祲(fēn jìn)的意思:形容氛围紧张、恐怖。
甲长(jiá cháng)的意思:形容甲方在交易中占据主动地位,具有较大的优势。
江乡(jiāng xiāng)的意思:指江河畔的乡村,形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乡间地方。
节候(jié hòu)的意思:指节气的变化和天气的转暖。
雷震(léi zhèn)的意思:形容声音巨大,震耳欲聋。
麦畦(mài qí)的意思:指麦田中的田间地头。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蔬甲(shū jiǎ)的意思:指平民百姓,比喻不通世故、纯朴的人。
同常(tóng cháng)的意思:相同的常态或常见的情况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新柔(xīn róu)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变得温和柔顺,不再固执或刚强。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中州(zhōng zhōu)的意思:指中原地区,也泛指中部地区。
- 注释
- 江乡:指江南地区。
节候:季节变化。
中州:中原地区。
狂雷:猛烈的雷声。
未休:不停止。
常事:平常的事情。
蚤秋:早秋,形容雨声像秋天一样。
麦畦:麦田。
宿润:过夜的雨水。
蔬甲:蔬菜的新叶。
新柔:新嫩。
东堂:东边的厅堂。
氛祲:阴霾、乌云。
洗出:显现出来。
樊山:地名,可能指附近的山脉。
紫翠:紫色和翠绿,形容山色。
- 翻译
- 江南的季节变化与中原不同,十月里仍能听到狂雷不断轰鸣。
在这里住了两年,已经习惯了这种异常的天气,夜晚的雨声仿佛提早进入了秋天。
想象田间的麦苗因为夜雨而更加湿润,新长的蔬菜也显得格外柔嫩。
在东堂的傍晚远望,没有了乌云笼罩,展现出樊山紫翠的山色浮现在眼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十月中旬突然降临的狂风暴雨与冰雹交加的景象。开篇“江乡节候异中州,十月狂雷震未休”两句,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述和强烈天气的刻画,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动荡的氛围。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的剧烈变换,显示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受。
“二年到耳同常事,一夜雨声如蚤秋”两句,则表现了时间流逝和生活连续性的感觉。即便是异常的气候,也被纳入日常的叙述之中,而那一夜的雨声,如同秋天蚂蚱跳跃的声音,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印象。
紧接着,“想见麦畦添宿润,更欣蔬甲长新柔”两句,诗人通过对春耕播种后农作物生长的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赋予生命与滋养的期待和喜悦。这里体现出诗人对农业劳动和土地丰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东堂晚望无氛祲,洗出樊山紫翠浮”两句,描绘了雨后的景色。东堂之上,天气晴朗,没有了之前雷电的威胁,而远处的樊山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得清新脱俗、翠绿如洗。
整首诗通过对突变天气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和农业生长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力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四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