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擅三长誉,书雠九写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素(chuán sù)的意思:传播美德、传扬美名。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汉策(hàn cè)的意思:指智勇双全的人,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经传(jīng zhuà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流传,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经典著作或传统文化。
三长(sān cháng)的意思:三个长处或优点
素业(sù yè)的意思:指一个人一贯的行业或职业。
巍科(wēi kē)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壮丽的样子。
韦经(wéi jīng)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普遍认同和公认。
迅景(xùn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迅速变化,变幻莫测。
崦嵫(yān zī)的意思:指山势险峻,形容山高而险峻。
云路(yún lù)的意思:指在云中飞行的路程,比喻行程遥远。
甑尘(zèng chén)的意思:甑是古代一种用来煮饭的器具,甑尘意指煮饭时飞扬的尘土。比喻平凡之人或琐碎之事被忽视。
- 翻译
- 韦经传授着纯洁的学业,汉策中射中了显赫的目标。
他在史学上享有擅长三种技艺的美誉,校对书籍时发现并纠正了多次错误。
如同甑中的尘埃始终孤独,他的仕途长久停滞不前。
夕阳西下,时光紧迫,想必你心中遗憾更多。
- 注释
- 韦经:指韦编三绝的学问,形容刻苦攻读。
汉策:古代选拔人才的考试文献。
巍科:显赫的科举成绩。
史擅三长:在史学上有三种特长。
书雠:校对书籍。
九写讹:多次校对发现并改正错误。
甑尘:比喻人世间的沉寂或才华被埋没。
云路:仕途,高远的路途。
蹉跎:光阴虚度,耽误。
迅景崦嵫:比喻时光飞逝,夕阳西下。
恨独多:遗憾、悔恨之情深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徐大著挽诗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也就是用于悼念逝者的诗歌。这类诗歌往往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对逝者生平的回忆。
开篇“韦经传素业,汉策射巍科”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伟人如韦诞、汉朝的射策等来形容逝者的学识与才华,表明逝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接着“史擅三长誉,书雠九写讹”则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学问深厚、文笔犀利的赞颂,其中“史擅三长”指的是历史记载中的三种长处,可能是指文学、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造诣;“书雠九写讹”则形容逝者在书法上的卓越,字里行间皆流露出不凡的风范。
中间两句“甑尘终寂寞,云路久蹉跎”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时光荏苒的情境。这里的“甑尘”指的是家中的陈旧物品,“终寂寞”则表达了逝者已不复存在,而留下的只有空寂和孤独;“云路久蹉跎”形容逝者灵魂可能在天界徘徊,时间悠长,却又不得安宁。
最后两句“迅景崦嵫迫,知君恨独多”则流露出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痛。这里的“迅景”指的是快速变化的景象,“崦嵫迫”形容时间飞逝带来的压迫感;“知君恨独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对逝者的学问、才华和风范的赞美,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一种哀荣交加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宋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哀思,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贤才去世的普遍哀悼和尊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