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右史之京·其十二》
《送右史之京·其十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春光明日长安,杨柳青青傍酒寒。

也自道君为客好,那应犹作故园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春光(chūn guāng)的意思:春天的阳光,指春天的美好景色或春天的气息。

道君(dào jūn)的意思:指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君主或领导人。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光明(guāng míng)的意思:指明亮、明亮,也指希望、美好的前景。

柳青(liǔ qīng)的意思:柳青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脸色或者脸上的表情,意思是脸色苍白或者没有血色。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作故(zuò gù)的意思:编造谎言或故事

杨柳青(yáng liǔ qīng)的意思:形容女子的容貌或举止柔美、温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京城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春光明日是长安”,以明媚的春光和繁华的长安城作为背景,渲染出送别时的氛围,暗示着友人即将踏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环境。接着,“杨柳青青傍酒寒”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青翠的杨柳和略带寒意的酒,营造了一种既温馨又略显凄凉的离别场景,杨柳常被古人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而酒则常常与离别宴席相联系,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也自道君为客好”一句,诗人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对友人即将成为异乡之客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说,即使身在异乡,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最后,“那应犹作故园看”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希望友人即便身处他乡,也能将故乡的美好记忆深藏心底,保持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牵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与香山何师相邂逅白门招游具区泛钱塘献别

鹣鹣相卷飞,蛩蛩互遗食。

足足瑞庭柯,云胡乖羽翼。

哲匠奋南溟,济济光四奕。

神鼎升云虬,时龙御天则。

绿綟映垂裳,台阶烂辰极。

七九乩文谟,三五纵荡涤。

猃狁徂周原,有苗望虞戚。

因猜玉堂燕,遂整垂天翮。

祖帐弁宫云,吴趋弭丹鹢。

落落芦中人,吹箫俨相值。

嬉戏终童繻,傲睨虞卿璧。

床鸾穴丹山,归嬉耀南国。

弱羽相随翔,枋榆逝安适。

甘棠遍维桑,兰路丁榛棘。

楼旌飏具区,追驩数晨夕。

敷文割骚腴,鞶彩绚渥饰。

西湖夺晨葩,东溟荡宵汐。

阴厓焕阳荣,春膏蔼繁植。

逸爵倾湍驰,离袂搴芳析。

高宴促倾曦,葱条谢鸣鵙。

侧聆越人谣,车笠会有役。

挥金睦邦茂,怀璧越乡衋。

鉴湖有清漪,仳离炤颜色。

(0)

拟古·其十一

四骊遵长衢,六辔犹在手。

野旷天苍然,风吹白杨柳。

日月相摧斥,在世图速朽。

荣名少年事,奄忽成白首。

长夜何冥冥,拱木敛人寿。

天行同物化,陶然酌杯酒。

(0)

夏涨即事·其二

暮雨空江自渺茫,美人犹隔在潇湘。

相思望断南来雁,夜短犹悬秋梦长。

(0)

谒陈白沙先生母节子贤祠恭纪

文章节操旧家声,世代传来共有名。

碧玉楼边萱草长,楚云台畔蓼莪生。

微臣遗像恩犹在,慈母留丹节尚荣。

私淑愿为门下士,堂前瞻拜不胜情。

(0)

清明日

多暖少寒春不晴,最伤心处是清明。

故园寒食花争发,雨歇莺啼千万声。

(0)

楚宫

题诗西过襄王墓,记得巴山寺里钟。

梦阻细腰思窈窕,水生多叶怨芙蓉。

虚无环佩行阴洞,髣髴精灵下碧峰。

重到荆州忆王粲,乱山侵草马头东。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