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
《回雁峰》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回雁峰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大雁归途遥远的感慨。首句“山到衡阳尽”,以“衡阳”点出回雁峰的地理位置,衡阳是古代著名的雁栖之地,大雁南飞至此,常会停留。诗人将回雁峰置于衡阳这一背景之下,暗示了此处是大雁南迁的必经之路。
“峰回雁影稀”一句,通过“峰回”描绘了回雁峰的地形特点,山势回环,使得雁群在空中显得稀疏,形象地展现了大雁在高耸山峰间飞行的情景。同时,“雁影稀”也暗含了大雁数量减少的信息,可能是因为疲劳或是食物短缺等原因。
接下来的“更怜归路远”,表达了诗人对大雁归途遥远的怜悯之情。大雁南飞是为了寻找过冬的地方,而回雁峰作为它们南迁的中转站,其归路之远可想而知,诗人由此生发出深深的同情。
最后一句“不忍更南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面对大雁的艰难旅程,诗人内心充满了不忍,不愿意看到它们继续向南飞行,承受更多的艰辛。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回雁峰景象的描绘和对大雁归途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