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密催山暮,松摇乱客吟。
谁谓溪坡远,能来社与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图景。开篇“层轩无碍石,支径曲穿林”写出了道路蜿蜒曲折,穿行于密布的树木之中,营造出一种深远幽邃的氛围。接着“竹密催山暮,松摇乱客吟”则是通过竹林和松枝随风摇曳的声音,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游人在此沉思的意境。
中间两句“琴书虚室冷,钟鼓净坊深”,展示了寺庙内外的宁静与庄严。琴声和书卷散发出的文化气息与空旷的房间形成对比,而清脆的钟声和沉稳的鼓点则衬托出佛堂的纯净与深邃。
最后两句“谁谓溪坡远,能来社与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知己能够不畏远途而来访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共同参与某种集会或活动的期待。这里的“社与岑”可能指的是山中的聚会地点或是特定的自然景观。
整首诗语言醇熟,意境深远,通过对山中寺庙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和友情的珍视。
夜色浩无际,月轮才可中。
絪缊淑气交,卉物皆舂融。
积雨涤氛埃,一洗尘宇空。
步檐望列宿,烂然西以东。
纤阿御寒晖,纯纩拂景风。
无以鬯幽绪,朱弦理孤桐。
岂不惜年岁,隐矣复何庸。
欲言寡予和,高斋闻远钟。
适来一观山水障,万里江山在其上。
远近犹如二月春,咫尺分成百般像。
一岩嵯峨入云际,七贤镇在青松里。
潭水澄泓不见波,孤帆滉漾张风势。
钓鱼老翁无伴侣,孑然此地轻寒暑。
滩头坐久鬓丝垂,手把鱼竿不曾举。
树婀娜,山崔嵬,片云似去又不去,双鹤如飞又不飞。
良工巧匠多分布,笔头写出江山路。
垂柳风吹不动条,樵人负重难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