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日三登峰顶》
《十一日三登峰顶》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何时何地独支藤,三上峰头尚有僧。

风起烟销江练碧,云寒霜重石床冰。

平原返犊笛声远,古木留人月色增。

万载清秋应共此,柴门深锁佛前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江练(jiāng liàn)的意思:指人才的培养和修炼。

平原(píng yuán)的意思:指平坦的土地,也用来比喻没有阻碍和困难的环境或状态。

前灯(qián dēng)的意思:指引前进的灯光,比喻前途的希望和指引。

三上(sān shàng)的意思:指三次上榜、三次晋级或三次升职。

上峰(shàng fēng)的意思:指达到事物的最高点或最佳状态。

石床(shí chuáng)的意思:指人在石头上睡觉,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

烟销(yān xiāo)的意思: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无踪,不复存在。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十一日三次攀登山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何时何地独支藤”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僧人独自攀登山峰的孤独身影,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接着“三上峰头尚有僧”则透露出僧人对山峰的执着与热爱,三次登顶,不言而喻地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风起烟销江练碧,云寒霜重石床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风起”与“烟销”,“江练碧”与“云寒霜重”的景象,展现出山中天气的多变与壮美。江面如练,碧波荡漾,与云雾缭绕、霜重石冷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静谧,也映射出僧人心境的宁静与深邃。

“平原返犊笛声远,古木留人月色增”描绘了山下平原的宁静与远处传来的笛声,以及古木环绕下的月色增添的神秘感。笛声悠扬,月色朦胧,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万载清秋应共此,柴门深锁佛前灯”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不变的向往。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季节如何更迭,心中的那份宁静与对佛理的追求,如同深锁在柴门后的灯光,恒久不变。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心灵深处信仰与追求的深刻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信仰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韦陆

不惜以身谏,惟愁失母慈。
景融常自楚,嗣立每求笞。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卫武公

孝子身终者,非终父母身。
武公年九十,戒我尚谆谆。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孜

能感猛鸷类,都无搏噬心。
同游至鹿虎,共宿有鸠鹰。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孝已

子则欲其孝,人皆有是心。
如何武丁圣,却使子忧深。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薛包

所惧子不孝,何愁父失慈。
涕流分出日,天定感还时。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薛修

邑令直微尔,争如相国荣。
可怜留母养,不忍听兄迎。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