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丹青录,能使万目顾。
微物亦有动,将非逢学误。
这首诗《画蟹》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螃蟹,巧妙地探讨了艺术与现实、自然与人为之间的关系。
首句“后蚓智不足,捕鼠功岂具”,以蚯蚓自比,暗示螃蟹虽小,却拥有不凡的智慧和能力,能够捕鼠,暗喻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力量和价值超越其表面的微小。
“一为丹青录,能使万目顾”则赞美了绘画艺术,指出一幅画作能够吸引无数人驻足观赏,强调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气凌龟龙蛰,势经沧海渡”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画中的螃蟹气势磅礴,仿佛能超越自然界的限制,凌驾于龟龙之上,穿越大海,展现出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无限想象和创造力。
“微物亦有动,将非逢学误”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即使是微小的事物,如螃蟹,在恰当的艺术处理下也能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评价事物时可能因主观偏见而产生误解?这里表达了对艺术之于现实世界影响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中螃蟹的描绘,巧妙地探讨了艺术与自然、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艺术如何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局限,触动人心,引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