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琴调相思引.藕翘小榭听宛宛歌湘春夜月》
《琴调相思引.藕翘小榭听宛宛歌湘春夜月》全文
清 / 郑文焯   形式: 词  词牌: 相思引

记曲香名月里传。珠吭风约绕花圆。

抛歌豆,红破第三弦。

艳拍重商秋玉谱,新题细品瘦金笺

华清处,不数屯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数(bù shù)的意思:不计算、不计数

第三(dì sān)的意思:指介入他人感情或婚姻关系的第三个人,也泛指干涉他人事务的外来者。

华清(huá qīng)的意思:指清澈明亮、清新透彻。

记曲(jì qǔ)的意思:记住曲调,指能记住曲调的人。

金笺(jīn jiān)的意思:金质的笺纸,指重要的文书或信件。

井华(jǐng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出众,非常优秀。

抛歌(pāo gē)的意思:指放声歌唱,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秋玉(qiū yù)的意思:指秋天的玉石,比喻美好的事物。

三弦(sān xián)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和两个以上的异性保持不正当的关系。

商秋(shāng qiū)的意思:商秋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商量事情时,态度诚恳、真诚无欺。

屯田(tún tián)的意思:指农民在一定的土地上进行农田的开垦和耕种,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改善生活条件。

香名(xiā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很好,声誉很高。

新题(xīn tí)的意思:新的问题或挑战

柳屯田(liǔ tún tián)的意思:柳屯田是指一个人在田间地头无所事事,不肯努力工作,懒散消沉的状态。

鉴赏

这首《琴调相思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在藕翘小榭中聆听宛宛歌者演唱湘春夜月的情景。诗人通过“记曲香名月里传”开篇,巧妙地将音乐与月色、香气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接着,“珠吭风约绕花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歌声如同珠子般清脆,随风飘荡,环绕在花间,展现出音乐的美妙和自然的和谐。

“暗抛歌豆,红破第三弦”则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感染力,仿佛在暗处抛掷的豆子,激发了听众内心的共鸣;而“红破第三弦”则暗示了音乐情感的深化,如同红色的火焰在琴弦上燃烧,传递着炽热的情感。

“艳拍重商秋玉谱,新题细品瘦金笺”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音乐比作秋天的美玉之谱,新题细品则意味着对音乐的深入品味和欣赏,如同在精美的金笺上细细书写,体现出对艺术的尊重和追求。

最后,“井华清处,不数柳屯田”表达了对音乐高雅纯净的赞美,暗示即便是在最清澈的井水旁,这音乐的品质也超越了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强调了音乐的卓越性和独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和追求。

作者介绍
郑文焯

郑文焯
朝代:清   字:俊臣   号:小坡   籍贯:鹤道   生辰:1856~1918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你喜欢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其四

尔骨谁收昔岭中,始知蜀道上天同。

忠骸定有边人识,芝草长松自作丛。

(0)

行县·其一

一片孤城山四围,女墙崩久积苔衣。

居人寥落荒凉甚,剩有茅檐映槿篱。

(0)

韩城馆口占

径僻曾无车马喧,有谁乘兴过高轩。

多情只有南邻枣,净缘浮烟日在门。

(0)

花心动.壁间去冬消寒图小幅,状态遗迹也,感赋

芳信冬闺粉梅梢,年时倦怀曾托。

絮雪乍飘,葭管闲吹,刚是病腰如削。

画中疏影人同悴,但长日、秦篝偎著。

倒纤指,因循误了,试灯妆阁。九九光阴似昨。

空小笔花枝,泥他屏角。

麝炷泪淹,猩点脂融,孤负晓窗梳掠。

酽寒消尽春心死,枉冰蕊,描成红萼。

杏香冷,低回燕莺旧约。

(0)

忆江南.重九日泊舟虎林,水窗无俚戏,与梦西追忆旧游,漫赋十解·其四

重九节,记得住蟠门。

红桕晚风深巷笛,黄花细雨矮窗灯。小院对床人。

(0)

浣溪沙

十四盈盈十五馀。浓颦浅笑画难如。

秘辛偷录一编书。

齿灿仙犀樱破半,眼窥媚凤月斜初。

几时扶上六萌车。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