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依 韵 和 武 平 苕 霅 二 水 宋 /梅 尧 臣 昔 爱 伊 与 洛 ,今 逢 苕 与 霅 。南 郭 复 西 城 ,晓 色 明 於 甲 。尘 缨 庶 可 濯 ,白 鸟 谁 来 狎 。落 日 潭 上 归 ,鱼 歌 自 相 答 。
- 翻译
- 过去我曾爱过伊水和洛河,如今又遇见苕溪和霅溪。
从南城到西城,清晨的光线比铠甲还要明亮。
希望能在尘世的束缚中洗净自己,白鸟啊,有谁能来亲近我?
夕阳下,我独自在潭边归去,只有鱼儿的歌声相互应答。
- 注释
- 昔:过去。
爱:喜爱。
伊:古代地名,指伊水。
洛:古代地名,指洛河。
今:现在。
逢:遇见。
苕:古代地名,指苕溪。
霅:古代地名,指霅溪。
南郭:城的南郊。
复:再,又。
西城:城的西郊。
晓色:早晨的景色。
明:明亮。
于:比。
甲:铠甲,这里比喻尘世的束缚。
庶:或许,可能。
濯:洗涤。
白鸟:白色的鸟。
狎:亲近。
落日:夕阳。
潭:水潭。
归:返回。
鱼歌:鱼儿的叫声。
相答:相互回应。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通过对苕霅二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伊洛之水的怀念以及对眼前苕霅美景的喜爱。首句“昔爱伊与洛”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而“今逢苕与霅”则转向了眼前的现实,通过对比,传达出时光流转的感慨。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于甲”描绘了早晨的景色,明亮的晨光洒在城郭和山水之间,显得格外清新。接着,“尘缨庶可濯”暗示诗人希望借此清流洗去尘世的疲惫,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白鸟谁来狎”则以白鸟为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期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最后两句“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在潭边欣赏落日,听到鱼儿的歌声相互应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苕霅二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个人哲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上陵二首·其二
天门朝隧宫,风肃灵来思。
六辔骖若组,神光射彤帷。
凝精并二曜,浮云籋而驰。
琼瑜佩纷错,翠华翘陆离。
摄祀序百辟,肃穆瞻龙旗。
倏其赤蛟奋,惝恍飘前绥。
霜清堕若流,凄然怆寒澌。
玉醴荐芬苾,大俎陈牲牺。
孝孙秉诚格,连婘答神禧。
祀事嘉孔明,万年以为期。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