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虎丘吊阖阊墓作》
《虎丘吊阖阊墓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古墓人传鹤涧旁,三千宝剑殉君王

青蛇未解伤勾践白虎徒能拒始皇。

石上每闻金缕曲,林中长见灯光

紫圭魂魄迷秋草,莫笑多情未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虎(bái hǔ)的意思:指人的脾气凶猛、暴躁,形容人凶恶狠毒。

长见(zhǎng jiàn)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认识、见解长远、深刻。

灯光(dēng guāng)的意思:形容灯光明亮繁盛,或形容事物繁荣昌盛。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勾践(gōu jià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失败后能够坚持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鹤涧(hè jiàn)的意思:形容山水秀丽、环境幽静的地方。

魂魄(hún pò)的意思: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金缕(jīn lǚ)的意思:指金线,比喻非常细小的东西。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青蛇(qīng shé)的意思:指年轻、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未央(wèi yāng)的意思:指永远不会结束或终结的状态,也指无穷无尽、无法计算的数量。

中长(zhōng cháng)的意思:

指相当于一般人的身高。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 周祖谟 校释:“所谓中长者,指与人高度同等之义。”

金缕曲(jīn lǚ qǔ)的意思:形容诗词优美动人。

鉴赏

这首诗《虎丘吊阖阊墓作》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虎丘山下阖阊墓的追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慨与复杂情感。

首联“古墓人传鹤涧旁,三千宝剑殉君王”,开篇即以古墓和鹤涧为背景,暗示墓主人的身份与故事的神秘性。三千宝剑殉君王,既是对墓主人英勇事迹的赞颂,也暗含了其壮志未酬的遗憾。

颔联“青蛇未解伤勾践,白虎徒能拒始皇”,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墓主人与勾践、始皇两位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墓主人虽有智勇,却未能如愿改变命运的无奈。青蛇未解伤勾践,意指墓主人未能在越国危难之际助勾践一臂之力;白虎徒能拒始皇,则表明其虽能抵抗秦始皇的强权,但最终仍无力回天。

颈联“石上每闻金缕曲,林中长见漆灯光”,进一步描绘墓主人的精神世界。金缕曲与漆灯光,象征着墓主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不灭的希望,即使在死后,这些情感依然在墓地周围回响,仿佛与自然界的石头、树木产生了共鸣。

尾联“紫圭魂魄迷秋草,莫笑多情吊未央”则以墓主人的魂魄在秋草中徘徊,表达了对其英灵的深切怀念。同时,诗人劝慰世人不要嘲笑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体现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尊重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逝者情感的深切同情,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还家示诸幼

避地重遭乱,还家幸再生。

一身今见汝,寸禄敢留情。

更恐死生隔,浑疑梦寐惊。

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

(0)

寄赠向叔美二首·其一

夫子冰玉质,未肯污膏粱。

坐此困州县,一饱犹皇皇。

怀才几时用,鬓发行老苍。

今世无伯乐,不识真乘黄。

(0)

次韵酬赠元长少卿

夫子禀家学,玉德润无色。

搢绅先生间,早岁声籍籍。

晚乃落筌蹄,云空鸟灭迹。

功名翰墨场,一笑儿时剧。

(0)

端友以桂浆两樽见惠赋诗六首·其四

鼠窃跳梁十里间,数杯中夜得安眠。

千艘雷动人方扰,一榻山颓我自仙。

(0)

庆邓德达得子

海中仙果真难得,天上麒麟必异才。

速客未为汤饼供,荐觞须俟鲤鱼来。

(0)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其七

了斋已复归黄壤,便恐人间此道微。

后代不知谁得法,祇今无复更传衣。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