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一位老人独自前往坟墓祭扫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浓厚的哀思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携榼田閒彳亍来”,开篇以“彳亍”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老人缓缓行走于田野间的情景,手持酒榼,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祭扫活动做准备。这里的“榼”指的是古代盛酒的器具,通过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传统习俗,也暗示了老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祭奠之意。
“墓门荒径没蒿莱”,随着步伐的深入,通往墓地的小路逐渐被杂草掩盖,显得荒凉而寂寥。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逝者所在之地的象征性描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白头孙子斜阳里”,画面转向老人的儿子,他们一同站在夕阳下,白发苍苍,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这句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更蕴含了对生命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家庭传承的思考。
“料得今生到几回”,最后,诗人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生命有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再次回到墓前祭扫次数的不确定感。这句话既是对个人生命旅程的反思,也是对人与死亡关系的哲学探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清明时节人们对于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邮别秦观三首
蒙蒙春雨湿邗沟,蓬底安眠画拥裘。
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
笔端大字鸦栖壁,袖里清诗句琢冰。
送我扁舟六十里,不嫌罪垢污交朋。
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
便欲携君解船去,念君无罪去何求。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
治剧従容缓策衔,铃轩无事日清谈。
隼旟画戟明千里,纸帐绳床自一庵。
金奏屡陈容客和,玉山不动看宾酣。
我来邂逅逢宽政,忘却漂流身在南。
一纸新诗过雁衔,醒然何异接君谈。
奉亲鱼蟹兼临海,退食琴书定有庵。
一别经年真似梦,多忧不饮亦如酣。
共君友契非今日,蔽芾棠阴自剑南。
远谪江湖舳尾衔,到来辛苦向谁谈。
畏人野鹤长依岭,厌事山僧只住庵。
黄雀顿来成一饱,白醪新熟喜初酣。
疏顽近日尤堪笑,坐任飘风去自南。
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
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