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晴春嶂薄,潮落暮江平。
必是闲无事,琴馀鹤数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儒者形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儒者的独特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首联“一廉儒者政,半隐寄其名”开篇点题,以“廉儒者”自喻,表明自己虽身在官场,但心怀廉洁,追求内心的清明与自由。同时,“半隐”二字暗示了他并非完全远离尘世,而是选择了一种介于显赫与隐逸之间的生活方式,既保持了官职,又保留了心灵的独立与超脱。
颔联“心古门庭阔,吟多笔研清”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儒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趣。他心怀古朴之风,不为世俗所累,门前虽有繁华,但他的心境却如古井般深邃宁静。他喜爱吟诗作赋,笔耕不辍,研墨时的那份专注与清雅,映照出他高洁的人格魅力。
颈联“云晴春嶂薄,潮落暮江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晴空万里,云雾轻薄,春山显得更加秀美;潮水退去,江面平静如镜,仿佛洗涤了世间的一切喧嚣。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尾联“必是闲无事,琴馀鹤数声”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他认为,只有在闲暇之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弹奏一曲悠扬的琴声,几声鹤唳,便足以让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心灵纯净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儒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精神境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驱马力犹彊,奏床身始疲。
浮浮云拂帐,潏潏水鸣篱。
未熟灯前梦,闲寻道上诗。
湘中多夜雨,客枕最先知。
记得柳堤初饯。春风省、送莲花艳。
汤饼亲餐,香巾拭汗,妾面何如郎面。别来瘦减。
更难入、萧郎青眼。仙的匀来深浅。
还羞把、轻罗微掩。
一捻粉丸,数匙榴汁,索补芙蓉双脸。盈盈小靥。
才称得、朱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