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宋 申 锡 评 事 时 从 李 少 师 移 军 回 归 唐 /鲍 溶 君 逐 元 侯 静 虏 归 ,虎 旗 龙 节 驻 春 晖 。欲 求 岱 岳 燔 柴 礼 ,已 锡 鲁 人 缝 掖 衣 。长 剑 一 时 天 外 倚 ,五 云 多 绕 日 边 飞 。心 期 共 贺 太 平 世 ,去 去 故 乡 亲 食 薇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晖(chūn huī)的意思:春天的阳光。
岱岳(dài yuè)的意思:岱岳是指中国的五岳之一,泛指高山,也可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或卓越才能。
燔柴(fán chái)的意思:指烧柴热火、炽热的火焰。
缝掖(fèng yè)的意思:指隐蔽的行动或安排。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虎旗(hǔ qí)的意思:指战争中的旗帜或军旗,也比喻战争的象征。
龙节(lóng jié)的意思:指节日或庆典中隆重的活动或仪式。
鲁人(lǔ rén)的意思:指愚蠢、粗俗的人
平世(píng shì)的意思:指世界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人缝(rén fèng)的意思:形容人多拥挤,空间狭小。
日边(rì biān)的意思:指日出的地方,也指东方。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五云(wǔ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乡亲(xiāng qīn)的意思:指乡里的人,即同乡之间的亲戚、朋友关系。
心期(xīn qī)的意思:心愿、志向。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欲求(yù qiú)的意思:渴望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
元侯(yuán hòu)的意思:指官职高位的人。
驻春(zhù chūn)的意思:停留在春天,形容日子过得快乐、舒适。
- 注释
- 君:您。
逐:跟随。
元侯:古代高级官员。
静虏:平定敌虏。
归:归来。
虎旗:象征军威的旗帜。
龙节:皇帝出行的仪仗。
驻:停留。
春晖:春天的阳光。
岱岳:泰山,代表崇高。
燔柴:古代祭祀时焚烧柴火。
锡:赐予。
鲁人:鲁地的人,这里指受封者。
缝掖衣:古代官员的官服。
长剑:宝剑。
天外倚:像天边倚靠。
五云:五色祥云。
日边飞:环绕太阳。
心期:内心期待。
太平世:太平盛世。
故乡:家乡。
亲食薇:亲自食用野菜,比喻简朴生活。
- 翻译
- 您随着元侯凯旋,静谧地归来,虎旗和龙节在春光中驻留。
想要效仿泰山祭祀的盛举,已经赐予鲁地百姓华美的官服。
您的长剑仿佛在天边倚靠,五彩祥云环绕在您的身边。
心中期盼共享太平盛世,即将回归故乡,与亲人共享安宁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士返乡的场景,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忠诚。开头两句“君逐元侯静虏归,虎旗龙节驻春晖”通过对军队归来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平和安宁的氛围。"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正常祭祀活动以及家人的生活关心。
接下来的“长剑一时天外倚,五云多绕日边飞”一方面展示了军人的英勇和力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则是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军事生活与和平生活的对比,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两重性,以及士兵对于归乡、家庭和正常生活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黄岩丁明仲墓志碑阴
叶君只字双南金,予子拳石藏幽深。
百名以上辞不淫,我岂识子犹渐襟。
黄山之阿墓林林,断碑日烁秋雨霖。
彼岂孙子力不任,人莫过问嘷孤禽。
子以穷饿死苦吟,束棺逆旅无衣衾。
末乃得此世所钦,子视昔者孰与今。
区间寿短升与沉,长留天地谁无心。
于中诗人最岖嵚,竟亦朽腐如书蟫。
何独遗子天球琳,上与郊岛名相寻。
虽无荐藉鬼已歆,况立之后主釜鬵。
期以数岁头胜簪,有田可稼桑可纴。
收拾旧稿编朱锓,未必千载无知音。
请我书此碑之阴,大亮一语不肯侵。
呜呼读者悲不禁,牛羊勿践木森森。
《书黄岩丁明仲墓志碑阴》【宋·陈傅良】叶君只字双南金,予子拳石藏幽深。百名以上辞不淫,我岂识子犹渐襟。黄山之阿墓林林,断碑日烁秋雨霖。彼岂孙子力不任,人莫过问嘷孤禽。子以穷饿死苦吟,束棺逆旅无衣衾。末乃得此世所钦,子视昔者孰与今。区间寿短升与沉,长留天地谁无心。于中诗人最岖嵚,竟亦朽腐如书蟫。何独遗子天球琳,上与郊岛名相寻。虽无荐藉鬼已歆,况立之后主釜鬵。期以数岁头胜簪,有田可稼桑可纴。收拾旧稿编朱锓,未必千载无知音。请我书此碑之阴,大亮一语不肯侵。呜呼读者悲不禁,牛羊勿践木森森。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8467c6c53119000610.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