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海 上 秋 怀 唐 /吴 融 辞 无 珪 组 隐 无 才 ,门 向 潮 头 过 处 开 。几 度 黄 昏 逢 罔 象 ,有 时 红 旭 见 蓬 莱 。碛 连 荒 戍 频 频 火 ,天 绝 纤 云 往 往 雷 。昨 夜 秋 风 已 摇 落 ,那 堪 更 上 望 乡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潮头(cháo tóu)的意思:指潮水的最前头,也比喻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或事物的最先进状态。
圭组(guī zǔ)的意思:形容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过处(guò chù)的意思:过去的地方或经过的地点。
红旭(hóng xù)的意思:形容日出时红光万丈,光芒四射。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门向(mén xiàng)的意思:门向指的是门的方向,也引申为人的志向和行为方向。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频频(pín pí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罔象(wǎng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难以辨识。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纤云(xiā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彩轻盈、柔软。
摇落(yáo luò)的意思:指风摇动树木使树叶掉落,比喻事物的变动、衰败。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的意思: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翻译
- 言辞中没有华丽的辞藻隐藏着无尽的才华,家门向着潮水涌动的地方开放。
多少次黄昏时分遇到虚幻的罔象,偶尔在朝霞映照下能见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沙漠边连着荒废的哨所频繁地战火燃起,天空中几乎不见云彩却常常有雷声轰鸣。
昨晚秋风吹落了树叶,怎能忍心再登上那令人思乡的高台。
- 注释
- 辞无圭组:言辞不华丽,圭组比喻官阶、礼服上的装饰,这里指没有华丽的修饰。
隐无才:隐藏着的不是没有才能。
门向潮头:家门对着潮水涌动的方向,比喻生活环境多变或心境开阔。
罔象:古代传说中的水怪,这里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
红旭:红色的朝霞,指早晨。
蓬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海外仙山,常用来象征仙境。
碛:沙漠或沙石地。
荒戍:荒废的哨所或堡垒。
纤云:细小的云彩,这里形容天空异常晴朗。
往往雷:常常有雷声,暗示环境恶劣或心情不宁。
摇落:树木落叶,比喻时光流逝或事物衰退。
望乡台:传说中能远眺家乡的高台,引申为引起思乡之情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海上的秋天怀念家乡的景象和情感。开篇"辞无圭组隐无才,门向潮头过处开",诗人自谦没有才能,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门朝着潮汐开启,可能是在描述自己在异乡的寂寞与不为人知的情感。
接着"几度黄昏逢罔象,有时红旭见蓬莱",这里的"罔象"通常指的是云中幻出的奇特形状,而"蓬莱"则是传说中的仙山。诗人在黄昏时分看到了奇异的云彩,或是在日出时看到了一丝丝红光透过云层,这些景象让他联想到遥远的神话世界,也许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
"碛连荒戍频频火,天绝纤云往往雷",这里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迹象。"碛"是一种古代边防的设施,而"荒戍"则是荒凉的边塞。这两句通过对战事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
最后"昨夜秋风已摇落,那堪更上望乡台",诗人提到昨晚的秋风已经吹落了树叶,而自己又怎能忍受更多地仰望那遥远家乡的高台。这两句流露出深深的乡愁和对故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旧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争的阴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杪登镇海楼望雨
今日天气和,好风扇明庶。
卉木待芳菲,美人恐迟暮。
良时朋侣佳,晨兴理冠屦。
言寻粤秀巅,振衣放高步。
东北有层楼,翚飞美无度。
经始自先朝,增华别新故。
乘兴穷跻攀,遥情纵瞻顾。
下瞰尉陀城,歌钟溢衢路。
四郊方殿屎,三农渴甘澍。
遥遥山上云,兀兀原头树。
云树不相知,阴晴各欣惧。
凭高逸兴生,抚景繁忧聚。
无力挽天河,眷然独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