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苏岩》
《过苏岩》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仰望苍岩高更深,岩中佳处禅林

琼泉万仞峰头落,一滴泉声一醒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yán
sòng / yángwàn

yǎngwàngcāngyángāogèngshēnyánzhōngjiāchùzhùchánlín

qióngquánwànrènfēngtóuluòquánshēngxǐngx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林(chán lín)的意思:指佛教寺院的林木,也泛指僧侣修行的地方。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高更(gāo gē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能力、智慧等在某个领域或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更深(gēng shēn)的意思:更加深入或更加深厚。

佳处(jiā chǔ)的意思:指好处、优点、益处。

醒心(xǐng xīn)的意思:警醒心灵,使人警觉、清醒、明智。

仰望(yǎng wàng)的意思:仰望指向上看,用来表示向上追求、崇拜或敬仰。

一滴(yī dī)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几乎没有。

注释
苍岩:青色的岩石,形容山岩颜色深沉。
禅林:指佛教禅宗修行者的居所。
琼泉:比喻清澈、珍贵的泉水。
万仞:极言山峰之高,一仞约等于七八尺。
醒心:指使人心灵警醒,得到启发。
翻译
我抬头仰望那高高的青岩,岩壁之中的优美之处建有禅寺。
清澈如玉的泉水从万仞峰顶落下,每一滴水声都仿佛能洗涤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禅林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心灵净化与内在平和的追求。

“仰望苍岩高更深”一句,以仰视的角度展现出山岩的壮丽与深远,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精神世界的渴望。接着,“岩中佳处著禅林”则进一步深入,指出了在这高峻的苍岩之中,隐藏着一片宜人的静谧空间,那里是修行与冥想的所在。

“琼泉万仞峰头落,一滴泉声一醒心”两句,更是诗中的精华。琼泉如玉般清澈,万仞之多形容其丰沛不绝,泉水从高峰上缓缓而下,每一滴都蕴含着自然的力量和纯净。这“一滴泉声”不仅是对听觉的享受,更是在说它能唤醒心灵,让人在这宁静中获得心灵的清澈与醒悟。

整首诗通过对山岩、禅林、琼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这些意象也为读者营造出一片宁静致远的艺术氛围。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排闷六首·其四

尼山且欲九彝居,况我承先旧有庐。

归国能无苏武节,望乡羞答李陵书!

不堪困苦同笼鹤,亦厌奔波似磨驴。

我信苍天应有眼,城门火岂及池鱼!

(0)

题听雪

人皆知雪形,子独知雪声。

雪形知洁白,雪声知轻清。

人皆知形声,我独知性情。

形声得其似,性情契元精。

何以为元精,阴阳无定名。

既已无定名,我诗何足徵。

(0)

赠任华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

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0)

江城子.和吴谷人祭酒韵,怀人

江头日日涨秋潮。雨崇朝。月临宵。

平沙雁落、稳送一枝桡。

昨夜梦君滕阁过,投笔去,壮题桥。

(0)

海棠春.再题秋棠图,即为棠隐述意

含情脉脉常凝睇。银烛畔、残妆慵理。

憔悴可怜侬,挥手休提起。墙阴一带伤心地。

花落去、坠欢难记。秋雨又秋风,谙尽愁滋味。

(0)

买陂塘.吊明故宫

冷斜阳、南都旧事,伤心有恨难赋。

乱砖片瓦皆尘梦,怪底残山如诉。无证据。

问宝座金銮,一例模糊处。龙蟠虎踞。

剩故堞凄凉,任他毁卸,车载驴驮去。

荒芜久,不见衰烟寒树。谁怜宫殿狐兔。

五龙桥上频回首,禁水无情暗度。休恋顾。

怕泪洒秋风,触物将倾注。沧桑计数。

念历历兴亡,终成宿草,此理从今悟。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