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
《河南张应之东斋》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河 南 张 应 之 东 斋 宋 /梅 尧 臣 昔 我 居 此 时 ,凿 池 通 竹 圃 。池 清 少 游 鱼 ,林 浅 无 栖 羽 。至 今 寒 窗 风 ,静 送 枯 荷 雨 。雨 歇 吏 人 稀 ,知 君 独 吟 苦 。
- 注释
- 昔我:过去我。
居:居住。
时:时候。
凿:挖掘。
竹圃:竹林。
池清:池水清澈。
游鱼:游动的鱼。
林浅:树林浅。
栖羽:栖息的鸟。
寒窗:寒冷的窗户。
静送:静静地传送。
枯荷:枯萎的荷叶。
雨:雨。
雨歇:雨停。
吏人:官吏。
稀:稀少。
知:知道。
君:你。
独吟:独自吟诗。
苦:辛苦。
- 翻译
- 从前我在这里的时候,开凿水池连通竹林。
池水清澈少有游鱼,树林浅显没有栖息的鸟儿。
至今寒窗边的风,静静地吹过,带来凋零的荷叶上的雨声。
雨停后官员稀少,知道你独自在这里吟诗,想必十分辛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河南张应之东斋》,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在友人张应之的东斋中所见的宁静景象。诗的前两句“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回忆了昔日与友人共同生活的时光,他们开辟了一片竹林环绕的池塘,营造出清幽的环境。接着,“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写出了池塘清澈,几乎没有游鱼,树林浅显,没有飞鸟栖息,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后半部分,“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转而描绘当下的情景,即使时过境迁,那清冷的窗户依旧,只有风雨轻轻吹过,枯荷承受着雨声,显得孤独而寂寥。最后两句“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通过雨后的寂静和官署里人的稀少,暗示了友人张应之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承受着内心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同情。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往昔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友人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友人处境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